2025年4月7日清晨,上海微創軟件公司的員工們像往常一樣走進辦公室,卻在短短幾小時內被卷入一場風暴。一封內部郵件截圖在社交平臺瘋傳,稱“微軟將于4月8日停止中國區運營”,隨后公司宣布裁撤全部微軟項目團隊,涉及約2000人,補償方案定為N+1。這場突如其來的裁員,讓“微軟退出中國”的傳言迅速登上熱搜。
流出的郵件顯示,微軟因“地緣政治及國際業務環境變化”調整戰略布局,但后續調查發現,這封郵件實際來自微軟在華合資公司微創軟件(Wicresoft)。這家成立于2002年的企業由微軟、浙大網新等共同持股,長期承擔微軟海外項目的外包服務,尤其涉及Office產品線的數據處理。微軟中國官方緊急辟謠稱“停止運營系誤傳”,強調調整僅限于微創承接的特定外包項目,與微軟在華主體業務無關。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裁撤的核心動因與美國2024年頒布的《數據安全法案》密切相關。該法案要求限制敏感數據流向“受關注國家”,而微創此前處理的海外用戶數據涉及金融、保險等高敏感領域。為規避合規風險,微軟決定將這部分業務遷移至越南、日本、匈牙利等地的交付中心。一位被裁員工在社交媒體寫道:“3號領導還在培訓新工具,6號微軟團隊突然進駐,7號直接宣布整個項目組‘消失’。”這種閃電式操作,暴露出跨國企業在數據主權博弈中的脆弱性。
微創提供的N+1賠償方案看似符合勞動法規定,但實際執行中暗藏隱痛。有員工透露,簽約當天需立即交接工作,并搬離工位,部分人甚至來不及備份個人文件。公司雖承諾為受影響員工提供海外崗位,但語言障礙與文化差異讓多數人選擇拿錢走人。更戲劇性的是,清明節前無錫辦公室還在招聘新員工,節后同一批HR卻開始辦理離職手續。這種割裂感,折射出外包行業在全球化產業鏈中的被動處境。
值得關注的是,微創并非孤例。2024年起,微軟已陸續將Azure云服務、Xbox游戲測試等業務的外包團隊向東南亞轉移。而此次Office業務線的撤離,直接沖擊中國本土外包產業——微創僅微軟項目組就占其總員工數的63%,失去這個“現金牛”后,公司不得不加速拓展攜程、GE等新客戶以求生存。
這場風波背后,是數字時代新型地緣政治的顯影。2024年美國《數據安全法案》實施后,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均調整了數據存儲策略。微軟的應對之策是將涉及歐美用戶數據的業務遷至“合規區”,而中國外包商因無法滿足“數據不出境”的硬性要求,被迫退出核心鏈條。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劉潤指出:“這不是簡單的成本優化,而是基于法律框架的供應鏈重構。”
對于中國IT外包行業而言,這記警鐘敲得正是時候。過去依賴人力成本優勢的模式已難以為繼,微創事件暴露出過度綁定單一客戶的風險。與此同時,越南等新興外包基地憑借更低廉的薪資與寬松的數據政策,正加速搶奪市場份額。某跨國咨詢公司分析師預測:“未來三年,中國外包產業或將流失30%的歐美訂單。”
截至發稿,微軟中國官網依然掛著北京、上海研發中心的招聘信息,蘇州人工智能實驗室雖已進入“靜默期”,但Windows系統與Azure云的本地化服務仍在運轉。這場“退出”鬧劇最終定格為一場外包業務遷移,卻撕開了數字全球化華麗外袍的一角——當數據成為新石油,任何企業都難逃大國博弈的引力場。而那些抱著紙箱走出微創大樓的身影,或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真實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