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江西都昌4月7日電 (巫發陽 吳文斐)春日時節,走進江西九江市都昌縣新妙湖生態養殖基地,晨曦微露,湖面上波光閃爍,蚌農們泛舟其間,精心照料珍珠蚌,這些蚌承載著他們的致富希望。
圖為都昌縣新妙湖生態養殖基地,蚌農正在投蚌作業。尹志 攝
“我們始終秉持生態優先、效益并重的發展思路。通過構建生態養殖系統,不僅水質持續優化,還培育出優質水產品,走出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協同發展的道路。”都昌縣水產畜牧中心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都昌縣積極探索“生態+養殖”模式,讓生態產品實現價值,帶動農戶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全縣24個鄉鎮共計1.6萬余畝池塘精養區,主要養殖草魚、彭澤鯽等特色品種,采用精養及半精養模式,合理套養鰱魚、鳙魚等,平均畝產超3000斤,最高畝產達4000斤。
圖為都昌縣大沔池,養殖人員在拉網捕撈鯉魚、鰱魚等水產品,供應周邊市場。尹志 攝
都昌內湖生態養殖嚴守“人放天養”準則,新妙湖等內湖通過科學投放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類,打造“以魚凈水”的天然凈化系統。稻漁綜合種養同樣發展迅猛,養殖總規模突破11.5萬畝,形成“稻蝦共舞”“稻蛙和鳴”的生態農業景觀,小龍蝦畝產約250斤、黑斑蛙畝產約2000斤。
此外,科技創新為傳統漁業注入強大動力。隨著加州鱸、翹嘴鱖等名優品種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珍珠養殖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都昌縣已經形成“1個萬畝基地+16個千畝基地+31個五百畝基地”的梯次發展格局,水產品總產值突破11億元,帶動農戶從“靠水吃水”邁向“依水致富”。
圖為都昌縣磯山湖水產養殖場。尹志 攝
近年來,都昌縣先后榮獲全國漁業百強縣、中國淡水珍珠之鄉、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等稱號。全縣內陸可養水面20萬畝,已開發利用18.75萬畝。如今,都昌憑借多元化養殖,廣闊水域源源不斷“生金”,持續奏響致富樂章,繪就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