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佳美
來源 | 看電視
大IP效應減弱,流量紅利消退,古偶市場猶如逆水行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轉型陣痛:作品頻出,卻越來越難以濺起現象級劇目的水花。
近期,古偶市場暗流涌動。當《念無雙》以神性敘事解構仙戀套路,用齊物論哲學叩問生命價值;《雁回時》深耕"她敘事"沃土,用細膩筆觸再構“人本位”新視角;《似錦》更將宋韻美學轉化為敘事語言,在點茶工藝與盤金繡紋中解密角色精神密碼。
在情緒塑造、女性敘事與細節美學的交叉口, 三大爆款撕開古偶生存新法則:情緒塑造要夠"痛",女性敘事要夠"敢",細節美學要夠"卷"。
當流量神話破滅,內容革命已悄然降臨——這場靜默的突圍戰中,誰能以思想深度破局套路窠臼?誰能以文化厚度重塑類型邊界?這場關乎藝術創新與大眾審美的博弈,或將決定下個黃金時代的開啟密碼。
從“預制爆款”到“情緒共鳴場”
“爽感”下的深層敘事底蘊
流量時代,觀眾不再滿足于“高顏值+老套路”的組合拳,多部“大IP+流量演員”的公式化作品開播即啞火,印證著市場對“預制爆款”的免疫。
《貪婪的多巴胺》一書中提到,多巴胺的產生并非直接源于快樂本身,而是源自對獎勵的預期與新鮮感。當大腦預見到某種行為可能帶來獎勵,多巴胺神經元就會活躍,驅動我們采取行動以尋求獎勵。
此書中揭示的腦科學真相,與當下古偶劇的生存法則不謀而合:觀眾追求的不是即時快感,而是對"獎勵預期"的持續探索。
在注意力碎片化時代,為降低觀眾耐心缺失對長劇的沖擊,古偶制作人多選擇通過快節奏敘事制造“爽感”。
同為宅斗權謀類型的《雁回時》和《似錦》,都以“苦情女主”+“歸來復仇”為敘事核心,在新仇舊恨的交迭下步步揭開核心懸念,形成追劇錨點。
《雁回時》里,“柔弱小白花反殺全家”的開場直擊觀眾痛點,腹黑果斷的處事方式與“瘋批美人”的性格定位又極具“爽點”。
女主剛用綠豆糕藏毒扳倒姨娘,下一秒男主就火燒宅院布下謀局;觀眾剛因“父女相認”感慨,轉眼卻發現慈父竟是幕后黑手,節奏堪比開了三倍速,接連不斷的反轉讓觀眾大腦持續處于“高滿足感”的亢奮狀態。
而敘事風格同樣“快爽燃”的《似錦》,剛開場就上演重生戲碼。女主東平伯府四小姐姜似在被愛人射殺后竟回到過去,重活一世,她選擇用智慧和膽氣扭轉過往悲劇。
從大膽退婚到長興侯府殺人案,再到一一改寫家人命運,制作方將長劇的矛盾發展解構為多個敘事單元,在保持主線矛盾張力的同時,通過連續設置并高效解決多個次要矛盾,形成"問題-解決-獎勵"的鏈式反應。
這種敘事策略如同精密編排的多巴胺觸發器:每個單元矛盾解決時釋放的成就感,會激活觀眾大腦的獎賞回路,促使他們主動追尋下一個敘事高潮,助推長期觀看期待值的提升。
與《似錦》相同,去年的同類型爆款劇目《九重紫》也將敘事框架構建于重生視角。“雙重生”的設定顛覆權謀敘事,判詞讖語、虛實鏡頭語言充分制造智力快感,將流量轉化為觀眾主動參與解謎的“情緒共鳴場”。
此外,在《念無雙》中,唐嫣飾演的無雙神女姬譚音高貴而不失靈動,劉學義飾演的狐族大祭司源仲高冷卻不乏深情,兩人的相識相知在擦出愛情火花的同時還產生了不少詼諧因子。
劇中姬譚音為救源仲舍命擋災,卻被其誤傷隕落,元神歸位后炸墳而歸,誰知剛來到源仲身后竟被源仲一掌拍死!后來姬譚音駕機關神鳥追逐源仲,卻再次被他擊落墜亡,在展示雙方情感糾葛的同時又充滿戲劇張力,讓觀眾在預設期待得到滿足的同時也得以收獲額外的情緒意味。
該劇以“反套路修仙”突破人設邊界,純然美好的“古早仙俠味”,也讓觀眾在懷舊與創新中得以尋得新的情緒支點。
流量神話消弭的焦土上,新的生存法則正在破土。當敘事從"投喂"升級為"共創",當"爽感"從感官刺激進化為智力游戲,觀眾愿意用真情實感為真正的敘事革新買單。這場靜默的革命,或許正預示著古偶的進化方向——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攻心為上,攻腦為王。
“她視角”+“她力量”“大女主”敘事再升級
傳統古裝劇中的女性角色多困于“情感依附—宮斗上位”的閉環,而古偶市場女性受眾占比為上,制作人敏銳捕捉到“她視角”敘事的紅利,在女性獨立思想愈發興盛的當下,此類敘事也成功延續時代底色,講述出直擊人心的好故事。
“你做我的妻子,我做你的謀士,我會助你成為京城第一貴女。”
改編自千山茶客筆下小說《貴女》的《雁回時》,全面拋棄固有甜寵套路,轉以封建枷鎖下的女性覺醒為主題,深刻塑造出極致權謀下的鮮活女性群像。
在這部劇中,女主以"赤腳鬼"的身份歸來,憑瘦弱身軀在在嫡庶規矩里殺出復仇的血路,攪動整城風云;表面兇狠惡毒的阮惜文,卻為救女兒不惜自認“赤腳惡鬼”之名,心甘情愿同摯愛一起赴死;以“清澈的愚蠢”偽裝野心的莊語山,在騎馬時也無不表露出對自由的向往;
當阮惜文死后,壞事做盡的反派姨娘周如音選擇與莊寒雁達成同盟,反抗其被長期壓制的父權體系,這一刻,劇目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女頻宅斗,而是達成了個體獨立、自我覺醒的“人本位”。
劇中女性角色無一不深陷封建倫理的絞殺,卻以不同方式尋求突圍,她們沒有“金手指”,而是用傷痕與血淚證明:真正的女性力量,是在爛泥里開出花,在絕境中殺出血路。
當她們在封建鐵幕下完成精神突圍,共同構成了一部“女性生存啟示錄”,使屏幕前的每個現代女性,都照見了自己堅韌靈魂的倒影。
而云合評級里拿下“S+”,抖音話題總播放量近百億,女性觀眾占比達78%的《似錦》,也無不證明了女性互助、反雌競敘事正成為古偶剛需。
在該劇中,重生后的姜似展開權謀智斗,勇敢地解除婚約,為了安身立命開設自己的香鋪,還協助調查了一連串少女被害案。
從“死于愛人之手”到“重生后掌控命運”,在快節奏的劇情中逐漸從“被救”走向“自救”,其成長軌跡與宋代四雅的深度植入形成互文,將女性覺醒敘事提升至文化隱喻層面。
而在《念無雙》的仙俠宇宙里,姬譚音的成神之路被解構為"問道-證道-布道"的三重門:以"神之左手"為引,將傳統仙俠的"情劫"升華為"公平執念",劇集徹底拋棄"為愛墮仙"的窠臼,讓神性覺醒始于對人間疾苦的共情。
唐嫣用"收放自如的呆萌感"刻畫神性弧光,從凡間笨拙施法的肢體喜劇,到神界運籌帷幄的眼神殺,演技迭代軌跡與角色成長形成巧妙照應。
當行業還在用"少女教"困住女演員時,唐嫣已借此角色完成從《繁花》上海名媛到仙俠大神的戲路破圈, 85花群體通過該劇重構市場認知,證明演技沉淀比少女感更具生命力。粉絲熱梗"你的兵來了"在此成為敘事催化劑,用"演技應援"替代"顏值吹捧",完成從追星到共創的身份升級。
當“她力量”從劇中延展到劇外現實生活,這場關于“大女主”的情感躍升,也成為了古偶市場等待已久的"神之左手"。
但一體兩面,隨著類型劇目的不斷增多,古偶制作人也不得重視“邊際效應遞減”對女本位敘事架構的深刻影響。若無法深挖女性視角下的“人本位”精神內核,違背創新初衷,便極易讓“大女主”人設承擔淪落為復制粘貼般的“NPC”,甚至引發性別對立的矛盾,喪失精神本核。
從“堆砌”到“共生”的細節哲學審美秩序的現代化重構
當觀眾對工業糖精產生抗體,古偶的創作者們轉而深耕"文化基因重組"的美學表達。
《似錦》以宋韻美學為敘事基底,將古典園林的"移步換景"理念轉化為視覺語言。主創團隊在園林建造上邀請古建專家指導,確保榫卯結構符合宋代制式;劇中庭院筑山理池法度考究,飛檐翹角與花窗漏影構成"框景"藝術。
人物游走于曲徑通幽處,衣袂翻飛與竹影婆娑相映成趣,真正實現了"人在畫中游"的沉浸感。
當五色清雅襦裙與園林素墻形成水墨意境形成呼應,觀眾也仿佛隨著角色步伐穿越月洞門,看到了鮮活的故事場景和永恒流動的宋韻文化長卷。
古典美韻躍然于熒幕的畫幅切換:絨花、點翠、掐絲等傳統手工品融入各敘述單元;螺鈿、盤金繡等非遺技藝開辟細節敘事視角;姜似繪制山川飛瀑的覺醒時刻,與郁錦隨身玉器象征的君子五德形成鏡像,實現“物我共生”的視覺體驗,也打開了"東方美學可視化"的元宇宙入口,讓角色刻畫從“單一爽感”進化為“傳統文化現代性轉譯”的深層表達。
與《似錦》相同,《雁回時》也十分注重選角扮相。女主莊寒雁與母親阮惜文的劍眉斜飛入鬢,眼尾上揚的弧度相似,凸顯兩人血脈關聯的同時又形成差異化的眼神處理,莊寒雁的隱忍與阮惜文的狠厲又強化了角色性格的沖突性;
小娘與二姐的圓形臉與杏眼配置,符合封建審美對"宜室宜家"的期待值,但微微下垂的眼角與始終低垂的眼瞼,又在甜美輪廓中注入暗流涌動的算計感,形成"天使面孔蛇蝎心"的視覺隱喻;
青年宇文長安與中年版本的他更是神似同人,實現跨年齡段的面部特征延續,增強了角色代入感;而青年莊仕洋和中年莊仕洋則有著相同的窩囊氣質,眼神陰郁卻又充滿算計,使其城府有了具象外顯。
此外,劇中的細節暗喻更是用心良苦:當雪花逆著重力向上翻飛,象征著臺詞背后的謊言暗涌;男女主大婚的華服之下,暗藏著敘事視角的悄然轉換——女主內心獨白漸次隱去,衣色卻如墨般暈染加深,這種"外化于形"的轉譯,將其"黑化"成長的過程具象為可感知的視覺語言。
在男主視角的引領下,觀眾仿佛穿越歷史帷幕,親歷封建桎梏下女性意識覺醒的破繭之痛。這種通過環境符號與人物造型的協同敘事,讓"黑化"不再是簡單的情緒轉變或善惡拆解,而是成為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沉浮的悲壯詩章。
每個細節都成為解碼人物命運的密鑰,讓觀眾在沉浸式觀劇中,完成對社會規訓與人性突圍的深層思考。
從開播前被群嘲,到僅憑四天逆轉口碑,《念無雙》也用劇中獨特的審美定位完成了傳統哲思的現代化重構。
正如劇中臺詞所說:“士大夫的報國之心,和升斗小民的顧家之念一樣重,仙族的百年修行,和蜉蝣的一日壽元一樣重,這就是神道,萬物公平。”熱愛之辯、成神之念、凡人之執、師生真情,都被融入《念無雙》的敘事主線,在各單元間凝聚為足以震撼人心的力量。
當道家齊物論注入仙俠敘事,這種憑借神行刻畫寫意人性的特殊思辨方式,成功讓姬譚音的“神格”超越性別維度,在"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終極命題里,完成對生命價值的終極叩問。
一呼一息盡顯美學注腳、服飾褶皺暗藏著人物命運,當置景撐起文化基因,傳統哲思詮釋當下議題,每個細節都成為了敘事支點,成就古偶重構現代化審美秩序的獨特密碼。
在流量洪流中錨定文化坐標,在“爽感”把握上兼具“深度”塑造,2025年的古裝偶像劇市場,也傳遞出從其溯流而上的蛻變法則:
唯有在流量漩渦中堅守內容初心,在女性敘事中深諳現世價值,在美學表達中延續文明血脈,古裝劇才能真正擺脫“工業化快消品”的標簽,成為時代的精神鏡像。
這場靜默的革命,或許亦將成為古偶向成熟探索的必經之路。
主編:羅姣姣
文:金佳美
排版:金佳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