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通過眼睛不僅可以觀察世界,還能表達豐富的情感。不過,眼睛這扇窗戶也很脆弱。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范圍內,至少有22億人存在近視力或遠視力受損害或失明。眼部疾病不但會讓人看不清、甚至看不見多彩的世界,也使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療復雜化,導致全身和精神健康狀況更差,生活質量降低,死亡風險升高。
好消息是,在這22億視力損害人群中,至少有近一半(10億人)的視力損害本可預防或有待干預或治療。在這10億人中,導致遠視力損害或失明的主要疾病是白內障、屈光不正(包括近視和散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導致近視力損害的主要疾病是老花眼(學名“老視”,高達8.26億)。除了近視和散光,上面提到的其他眼部疾病都屬于年齡相關性眼部疾病,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患病人群也越來越龐大。
圖片來源:123RF
今天健康榨知機就來聊聊,如何減緩年齡眼部退化問題、降低年齡相關性眼部疾病的風險↓↓
老年人易發生6種眼部生理變化,導致多種眼部疾病
2022 年版中國《年齡相關視功能和眼健康管理白皮書》指出,隨著年齡的增加,視功能衰退的發生率也明顯增加。
其中,中度和重度視力下降的發病率在50歲之前僅為0.81%~0.99%和0.06%~0.07%,而到了50歲之后,則上升至4.65%~5.78%和0.44%~0.59%,翻了8倍左右;70歲之后,上述問題的發病率更是明顯增加,分別高達14.30%~19.11%和1.64%~2.42%,比50~70歲又翻了4倍左右。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眼睛主要會發生以下6種生理變化,從而導致多種對應的眼部疾病:
眼表系統的改變:瞼板腺功能障礙、淚液蒸發迅速,出現干眼、視覺障礙;
小梁網的改變:房水流出減少、眼壓升高,可能導致青光眼;
晶狀體改變:調節功能衰退導致老花眼,結構變化及晶狀體透明度下降,導致白內障和近/遠視性漂移;
玻璃體改變:可能導致玻璃體脫離(在70歲以上人群中,63%的人眼球存在玻璃體脫離),后續甚至可能演變為視網膜撕裂與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及脈絡膜變化:可能導致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如果加上患有糖尿病,可能導致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視神經變化:可能導致老年人瞳孔直徑偏小、瞳孔收縮速度下降。
看到衰老會這么多眼部問題,是不是有點擔心?好消息是,約一半的年齡相關性眼部疾病都是可以預防或盡早處理的。
一方面,需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還要做好篩查、及早干預。
養成7個好習慣,或可明顯降低年齡相關性眼部疾病風險
比如下面這個研究就直觀地告訴了我們,生活中怎么做有利于預防眼部疾病、減緩眼睛老化的問題。
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雜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表明,養成7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煙、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保持健康體重,以及控制膽固醇、血壓和血糖水平),與中老年人眼部疾病風險降低,尤其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風險的降低有關。
研究人員納入了美國2005~2008年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中6118名40歲以上的成年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7歲,其中53%為女性。
研究開始時,收集了參與者的年齡、身高、體重、種族、教育、抗高血壓藥物和降膽固醇藥物使用,以及吸煙、運動、飲食等生活方式信息,并按照參與者對美國心臟協會“簡單生活7項措施”(Life’s Simple Seven,縮寫為“LS7”)的遵循程度,對生活方式這一項進行了評分。
LS7建議大家遵循7項健康的生活方式指標,目的是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達到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狀態,這7個項目包括:不吸煙、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保持健康體重,以及控制膽固醇、血壓和血糖水平。
LS7中每一項的遵循情況分別為差、中等、理想的參與者,在對應項目上的得分分別為0分、1分、2分。研究人員計算了每個參與者的LS7總得分,并將參與者分為三組:遵守不佳組(0-7分)、一般組(8-10分)和最佳組(11-14分)。
圖片來源:123RF
此外,研究人員還對參與者的眼部進行了檢查,以了解眼部疾病患病情況。檢查發現,23%的參與者都患有眼部疾病。具體來看,參與者中:
有10.6%患有白內障;
8.1%患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6.1%患有青光眼;
4.8%患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5.6%患有2種或以上的眼部疾病。
在調整了其他因素影響后,分析發現,較高的LS7得分與較低的眼部疾病發病風險有關,尤其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相比于遵守不佳組的參與者,最佳組參與者患眼部疾病的整體風險降低了26%,其中患白內障風險降低了13%;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風險降低15%;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風險降低97%。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LS7得分每增加1分,參與者的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風險降低5%;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風險降低32%;白內障風險降低6%以及青光眼風險降低6%。
研究通訊作者、得克薩斯理工大學杜克·阿皮亞(音譯,Duke Appiah)博士指出:“之前已經有研究觀察到,眼部疾病與個人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肥胖或高血壓)之間存在關聯。而LS7的指標是共同作用、互相協同的,它們會共同升高或者降低一些疾病的發生風險。我們希望這項研究結果能鼓勵大家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與年齡和衰老相關的各種疾病;同時也提倡心臟病專家、眼科醫生和驗光師之間加強合作,幫助患者更好地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眼部疾病。”
定期篩查、及早干預,對保護眼睛至關重要
建議老年人定期進行眼部及其他基礎疾病的常規篩查,一旦發現要盡早干預。早發現、早干預是預防年齡相關眼病、降低年齡相關性視功能衰退和眼病致盲率的關鍵。
比如,青光眼如果能提早5~8年發現,通過合理的隨訪與干預,絕大部分患者能長期維持良好的視功能;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如果早期發現,通過合理的干預可以將視力喪失風險降低90%,如果規范治療可阻止98%的失明的發生。
更何況,對于老年人來說,重視眼健康、及早矯治視力問題(比如通過白內障手術等方式改善視功能)不只是在保護眼睛,更能明顯降低老年人的跌倒和死亡風險,因為老年人跌倒容易引發髖部骨折、重度顱腦損傷等多種致命的并發癥。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死因中,跌倒致死排在首位(回顧戳→)。
圖片來源:123RF
在眼部篩查方面,建議老年人定期主動篩查視力、眼屈光、眼壓、眼底彩照這4個項目,這些都是有效的篩查手段,可以提早發現年齡相關性視功能衰退及眼部疾病。目前的研究顯示,在4個指標中每2項或以上的指標異常,可提示不同類型的眼部相關問題:
遠距、近距視力結合眼屈光檢查結果異常,可能提示存在老視相關問題;
眼底彩照的清晰程度異常,可能提示存在人眼屈光介質的透明程度異常,再與視力檢查結果相結合,可發現白內障等導致屈光介質混濁的眼部問題;
眼壓檢查結合眼底彩照的視盤形態評價,能篩查并發現可疑青光眼;
視力檢查結合眼底彩照視網膜成像,能發現視網膜相關疾病,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此外,由于視網膜血管是可進行無創活體觀察的微血管循環系統,如果在檢查中觀察到視網膜血管的結構、特征改變或異常,也提示著全身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可能存在異常,甚至可能幫助預測高血壓、中風(學名“卒中”,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冠心病等系統性疾病的風險。
此外,其他疾病的篩查也很重要。比如,如果做好了血糖的篩查、從血糖偏高和發生胰島素抵抗的糖尿病前期就開始干預,是有望避免變為糖尿病的,也就不會患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這一眼部并發癥,避免了不可逆轉的視力喪失。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等出現了癥狀才去做檢查。有研究顯示,即使沒有視覺癥狀的老年人,進行常規的眼科體檢篩查也能發現一部分新的眼部疾病,這時如果能早期處理,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結局,保留更多的視力。
另外,你可能還想知道:
得了飛蚊癥,會不會失明?
每個人老了都逃不過老花眼嗎?
視力不好的人,更容易得癡呆癥?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健康榨知機】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眼睛
獲取更多相關健康知識
參考資料
[1]盲癥和視力損害-世界衛生組織. Retrieved Apr 7 , 2025 from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lindness-and-visual-impairment
[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020YFC2008200)項目組,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眼科分會. 年齡相關視功能和眼健康管理白皮書 [J] .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 2022, 24(1) : 1-9. DOI: 10.3760/cma.j.cn115909-20211208-00481.
[3]NoahDe La Cruz, et al.,(2020). The Association of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Ocular Diseases Among US Adul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DOI:10.1016/j.amjmed.2020.06.004.
[4] A healthy lifestyle for cardiovascular health also promotes good eye health. Retrieved Apr 7 , 2025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healthy-lifestyle-cardiovascular-health-good.html
免責聲明: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 關注我們,掌握新鮮有料的健康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