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7日訊 4月7日,隨著開挖直徑17.5米的“山河號”盾構機完成1000環管片拼裝,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掘進突破2000米,工程建設“加速”前進。
濟南市黃崗路穿黃隧道是濟南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標桿性工程,工程全長約5755米,盾構段長約3290米,采用世界在建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山河號”掘進施工,長約163米,重達5200噸,搭載了多項領先的智能化裝備。
隧道整體呈“V”字形,在掘進至1820米時,“山河號”盾構機抵達隧道最低點,之后將由“俯身向深”到“昂頭向淺”轉變,對盾構機的性能、姿態、推力等掘進參數的控制和隧道密封性要求極高。同時,“山河號”龐大的“身軀”也使“俯身向深”到“昂頭向淺”的轉變難度倍增。
為了確保“山河號”盾構機能夠平穩地完成這一轉變,項目依托豐富的施工經驗和先進的技術理念,提前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和準備,對盾構機的各項性能進行了嚴格的檢測和調試,動態進行維保檢修,確保其在掘進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穩定的狀態。中鐵十四局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項目盾構經理薛永超介紹:“我們掘進人員實行24小時不停工三班倒作業,時刻保持有三名盾構機長、一名機電領班在機在崗,緊盯掘進參數和姿態變化,實時檢查盾構機運行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掘進方案,最終在黃河深處,安全、平穩地實現‘麒麟抬頭’,并始終將沉降控制在毫米級。”
隧道采用單洞雙層創新設計,相較于常規雙洞隧道,節約地下空間的同時,可節約投資15%。但也帶來了內部結構工序多、作業空間狹小、工序交叉復雜等多重問題,尤其是箱涵兩側回填、基座、立柱、上層車道板等內部結構同步施工,需要大量器械、人力,在施工協調上難度大大增加。
“對此,我們多次召開施工調度會,以保障盾構掘進為主線,持續優化施工組織設計。”中鐵十四局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項目高級工程師周祥介紹,項目不斷完善隧道施工調度溝通機制,利用澆筑間隙等協調盾構材料運輸,創新性設計上層車道板澆筑移動式液壓臺車,可實現內部結構與盾構掘進同步推進,在內部結構施工提速大干關鍵時期,保障盾構機正常掘進不受影響。
截至目前,項目團隊已攻克超深基坑開挖、盾構機超寬部件城市運輸、淺覆土始發、交叉作業頻繁等施工難題,駕駛“山河號”盾構機平穩穿越一級水源保護地沉砂池等多個風險源,創造了月進尺426米的17米級盾構掘進的世界紀錄。目前隧道盾構掘進已接近完成總長度的三分之二,預計將于年底實現盾構隧道貫通。
濟南市黃崗路穿黃隧道建成后,將助力濟南主城區與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互聯互通,有力推進起步區建設全面提速,促進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閃電新聞記者 賈方政 通訊員 趙榮發 肖雨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