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化合成氣將綠氫制備技術、碳捕集技術與現有的LNG基礎設施相結合,既能發揮LNG便于運輸的優勢,也有助于實現綠色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
文/徐東
在全球油氣行業在油氣業務“歸核化”與新能源發展尋求平衡,且接連放棄能源轉型計劃、凈零排放目標之際,國際油氣巨頭殼牌公司在其發布的《液化天然氣(LNG)前景報告》中,提出了一段關于液化合成氣(縮寫為LSG)的內容,標志著大型國際石油公司首次探索將氫氣轉化為液化天然氣的路徑,引起新聞媒體和能源業界高度關注。
液化合成氣(Liquefied Synthetic Gas)通常指通過化學或生物過程合成的氣體燃料,經過壓縮或低溫液化后形成的液態能源形式。簡而言之,就是用氫來制造LNG。殼牌認為,液化合成氣將綠氫制備技術、碳捕集技術與現有的LNG基礎設施相結合,既能發揮LNG便于運輸的優勢,也有助于實現綠色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目前能源學界認為,液化合成氣是連接傳統能源與低碳未來的重要橋梁,其發展依賴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及政策支持,隨著氫能經濟和碳中和技術推進,液化合成氣可能在化工、交通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不過,氫制LNG技術路線的經濟性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這也是殼牌年度報告一提出上述概念就立即遭到業界質疑的原因。那么,殼牌基于什么原因提出這樣的發展路徑呢?
第一,殼牌公司對全球天然氣市場需求和天然氣業務發展的信心。殼牌的《2025年液化天然氣展望》為全球能源市場描繪了一幅充滿變革的圖景。根據報告預測,到204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LNG)需求將激增60%,從當前的約4億噸躍升至2040年的6.3億至7.18億噸。這一令人矚目的上調預測,相較于此前預期更為激進,凸顯了亞洲經濟快速擴張對清潔能源的巨大渴求,同時也標志著世界能源轉型進入關鍵階段。報告指出,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的爆炸式增長主要源于亞洲市場的快速崛起。亞洲地區的工業化進程、重工業發展、交通運輸的能源轉型以及人工智能(AI)帶來的能源消耗激增,共同推動了對LNG的強勁需求。報告預測,LNG年需求將這一增幅超出了此前市場預期,反映出全球能源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為此,殼牌計劃到2030年將其LNG業務在2022年的基礎上擴張20%~30%,采購量在2022年的基礎上增加15%~25%。
第二,殼牌公司一直秉持的高度重視天然氣發展戰略和實施天然氣業務一體化發展模式的信心。作為國際油氣巨頭,殼牌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氣液化和營銷組合,可以滿足全球近五分之一的天然氣需求。為此,殼牌一直關注、鐘情和青睞天然氣業務。無論是2015年斥資870億美元,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BG),補強自身天然氣產業鏈;還是2024年收購新加坡LNG貿易商-蘭亭能源,補足該公司亞洲天然氣戰略環節,都表明殼牌看好天然氣業務,尤其是LNG業務在全球能源發展和轉型中的作用和角色,對其長期以來堅持加快規模化發展天然氣業務和持續針對天然氣業務的強鏈補鏈的自信。
第三,殼牌公司對于能源轉型由激進轉為穩妥務實模式的信心。受全球地緣政治和區域變亂交織的影響,BP、殼牌等歐洲國際石油公司積極激進能源轉型路徑暫時受挫。油氣行業景氣周期下歐洲國際石油公司剝離傳統油氣資產、大幅進軍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的實施計劃受到油氣價格高企和可再生能源經濟性差的雙重打擊,盈利水平和資本市場表現與北美國際石油公司的差距越來越大。實施油氣業務“歸核化”戰略,穩妥務實開展能源轉型成為歐洲國際石油公司的現實選擇。在既有業務優勢基礎上,繼續以天然氣產業鏈為核心,開展能源轉型的相關工作就成為了殼牌近期戰略推進和策略實施的優先選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