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嬛嬛
編輯 | 閃電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過去一年,“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在多個頂層會議中都被提及。進入2025年,“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又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其實當前房企轉型已進入深水區,大家都意識到那些能率先完成組織基因改造、構建生態型商業模式的企業,或將開啟房地產行業真正的“新世界”。
雖然早在2018年,房地產行業曾掀起一陣多元化布局熱潮,當時機器人、新能源汽車、足球、金融等領域都在多點開花,但實踐證明,一些新的業務難以與房地產傳統業務銜接。
后來,部分標桿房企,探索出了地產開發之外的第二曲線,目前,已構建起涵蓋智慧社區、健康養老、產業運營、城市更新的“生態系統”。
例如保利發展瞄準了城市更新+文旅康養;華潤瞄準了商業管理+物業管理,中海瞄準了商業運營+智慧建筑;招商蛇口瞄準了郵輪母港+產業園區;龍湖則瞄準了商業投資與資產管理+物業管理與智慧營造……
大家不約而同地在驗證,房地產行業的新模式,指的是從“開發紅利”向“生態紅利”躍遷,為行業開辟出穿越周期的韌性增長樣本。
1、房企們,向“新世界”招手
在這個財報季,我們看到許多房企,已經在向“新世界”招手。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例如龍湖集團202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74.7億元,其中由運營及服務業務組成的經營性收入實現267.1億元,同比增長7.4%,對公司總營收貢獻占比達21%,成為龍湖集團收入、利潤及現金流的重要貢獻源。
關于龍湖“經營性收入”的亮點,業界熟知的舉措,就是龍湖早在多年前就將每年銷售回款的10%用于投資和沉淀經營性資產。經過二十多年的投入周期,才催生出了龍湖千億級的經營性資產矩陣。
在業績會上,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陳序平表示:“近三年內,龍湖包括天街項目在內的核心資產一個都沒有賣,物業也沒有做低估值去上市,反而龍湖加大布局運營和服務業務,到今天才得以實現發展模式的轉換。”
還有華潤置地,去年實現常性收入業務收入416億元,同比增長6.6%,占華潤總營收的比例為14.9%。其中經常性收入業務收入貢獻了核心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8.2%,其核心凈利潤貢獻占比同比提升6.3個百分點至40.7%。可見,華潤的經常性收入業務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利潤的“壓艙石”。
另外中海商業物業收入以12.1%的增速躍升至71.3億元、招商蛇口主要持有物業全口徑收入74.64億元,同比上漲12%。
房企們財報中第二曲線的增長,都說明了隨著土地紅利逐步消退,經營性收入成為房企穿越周期的重要支撐,特別是第二曲線能迅速與地產開發主業形成合力,復用在地產上的經驗,無疑會在發展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商業投資打頭陣,逐漸進入“收獲期”
龍湖內部曾做過測算,到2028年底,公司的經營性業務收入占比可以過半;華潤也測算過,2025年,經常性收入業務對核心凈利潤的貢獻占比會達到45%以上。
之所以敢于提出這樣的目標,是因為龍湖、華潤等房企在商業投資中的收獲期正在到來。
2024年,龍湖實現了租金收入109.8億元,同比增加7%,出租率升至97%高位;銷售客流雙位數增長,營業額超730億元,同比增長16%,日均客流超320萬人次/天,同比增長25%;2024年新開業11座天街,累計運營商場達89座(分期項目合并后商場個數)。
華潤置地也表示,“開發商”到“城市運營商”的轉型絕非口號。旗下的購物中心實現了零售額1953億元,在管購物中心92座,全年新開業購物中心16座,平均開業率超95%。
拆解他們在商業板塊上的動作,我們會發現,進入收獲期的企業有兩個主要特點。
其一,能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在商業板塊中與主流消費群體年輕人對話,引入了更多復合業態,搶占Z世代消費者和商家的心智。
(圖 / 重慶禮嘉天街-天街廟會“躍龍門”水上燈會超級場景)
龍湖重慶北城天街、重慶時代天街、蘇州獅山天街等項目,這些位于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的商業名片,錨定了一個城市的消費者對于龍湖商業品牌最初的認知,是龍湖商業新生態中的核心與標志。
例如龍湖重慶北城天街的“城市天街頭條”地繪斑馬線,已經在小紅書上成為重慶的旅游地標,吸引著川流不息前來打卡的人群,不斷與年輕人實現“情緒共鳴”和“價值同頻”,釋放商業“多巴胺”。
其二,商業地產的投入,應該因區域施策,帶動區域商業的進化,用商業地產的能力助力消費,拉動區域經濟引擎。
例如華潤置地去年在北京海淀山后地區投入運營的西北旺萬象匯,填補了海淀山后居民的消費空白,特別是讓高收入的海淀“程序員群體”需求得到了釋放,同時帶動了海淀山后區域的消費。
龍湖在上海虹橋板塊的天街里被改造成為Mall+街區的復合形態,商場將車行道改為步行道,增設特色花境、公園廣場等,為逛街融入了更多的松弛感。讓虹橋商業片區的消費生活半徑不斷擴大,引導消費者到現實世界更多釋放社交、玩樂等多種需求。
(圖 / 上海虹橋天街里)
這些利用區域優勢,打造出的獨特消費場景,在線下能和消費者產生新的連接,加速商業投資的收獲期到來。
3、打開生態型增長的“黑盒”
把時間線拉長,我們會發現在房地產行業,常青樹企業一直都在以開發為中心,搭建自己的生態,尋找可靠的利潤錨點。
日本的三井不動產,作為地產界的常青樹,早期業務為寫字樓租賃,后逐漸加大開發銷售業務,得益于日本20世紀70年代的住房短缺和行業景氣,三井不動產銷售額快速增長,憑借著開發業務躋身日本房地產業龍頭企業之一。
(圖 / 三井商道公眾號)
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大量中小房地產企業倒閉,而大型房地產企業三井不動產卻憑借租賃業務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得以存活。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三井不動產年銷售業務虧損達到781億日元,但租賃利潤為586億日元,覆蓋了大多數的經營虧損。
還有新加坡的凱德集團,除了開發以外,凱德還橫跨了商業、辦公、產業園區、物流、旅宿,構建了完整的發展生態,來打破單一開發模式帶來的增長桎梏。
與地產開發業務不同,經營性板塊更考驗房企的運營實力。需要對政策導向、城市發展走勢、產業規劃布局等因素進行精準預判。
在行業集體探索轉型密碼的進程中,龍湖、中海、招商蛇口等企業率先撬開了傳統房企的“戰略黑盒”,將空間開發、資產運營管理及服務協同的底層邏輯轉化為可復制的“生態算法”。
例如龍湖除了商業投資外,龍智資管去年還貢獻了31.8億元收入,其中長租公寓品牌冠寓作為基本盤,整體期末出租率保持在95.3%的高位區間,年租金收入達26.5億元,同比增長4%,盈利能力行業領先;龍湖智創生活去年總收入達114.2億元,物管在管面積達4.1億平方米;龍湖龍智造在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新增代建項目建筑面積800萬平方米,代建項目全年銷售達10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龍湖上述經營性收入的深入協同,已經構建成了增長生態。比如龍湖的合肥歡肆項目,包含2萬多平方米長租公寓,下面還有歡肆街區近2萬平方米,約4萬平方米的組合。長租公寓已經開業,并接近滿租,歡肆街區的開業率約95%。上面冠寓租戶,就是下面歡肆商業街的消費者。這些業務板塊都是獨立生長的有機體,又在統一的生態系統中相互滋養。
中海則提出了住宅開發是“今天”產業,商業資產管理被視為“明天”產業,主要包括寫字樓、購物中心、星級酒店等投資開發;“后天”則是創新業務,強調今天、明天、后天業務要協同增長,特別是面向“明天”的成長型業務,中海在2025年也定下了雙位數收入增長目標。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招商蛇口也有大量優質資產運營項目,并且全國綻放超級綜合體地標,加速實現開發與經營并重的戰略轉型,大大提升了經營的可持續性及抗風險能力。招商蛇口在業績溝通會中也表示,將圍繞“開發業務、資產運營、物業服務”三類業務,打造領先的“綜合開發運營服務商”。
可見,當“規模神話”褪色時,生態型的增長也并非看不見摸不到的黑盒,領先構建生態系統的企業更能穿越周期,持續創造價值。
已經航行在生態協同上的房企,早已超越單純的物理空間供給,將傳統物理空間開發升維為協同整合開發、運營、服務的有機生命體。
他們的先發優勢,也印證著房企穿越周期的答案不在鋼筋水泥中,而在持續創造美好生活的價值重構里。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