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吃水果,不僅因為它們有著香甜軟糯的口感,還因為水果富含豐富的水分和維生素。
但其實,有這么一種水果,除了以上優點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作用,那就是能改善抑郁,讓人心情變好。
近日,相關研究學者在《Microbiom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研究,探討了柑橘類水果(如柑、橘、柚子和橙子)的長期攝入與抑郁癥風險之間的微妙關系。
這項研究納入了32,427名參與者,揭示了柑橘類水果如何通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落,進而影響心理健康。
研究基于正在進行的護士健康研究II(NHS2),經過數十年的數據追蹤,記錄了2,173例抑郁癥病例。
研究發現,攝入柑橘類水果的女性往往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運動頻率更高,且每日卡路里消耗量更大。
更有趣的是,只有兩種特定的黃酮類化合物——柚皮素和芒柄花素,與降低抑郁風險密切相關,而維生素C的攝入則未顯示出類似效果。
進一步的分析揭示,柑橘類水果的攝入對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有顯著影響。
研究者發現,柑橘類水果的攝入量與15種特定微生物物種的豐度密切相關,其中11種呈正相關,4種呈負相關。
特別是,有益的F. prausnitzii與柑橘攝入量呈正相關,而其豐度又與抑郁癥呈負相關,暗示柑橘類水果可能通過增加F. prausnitzii的豐度來幫助抵御抑郁。
F.prausnitzii是一種有益菌,能夠促進腸道健康并參與代謝。
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體內F. prausnitzii的豐度顯著低于健康人群,而增加柑橘類水果的攝入量可以顯著提升這一有益菌的豐度。
更為重要的是,F. prausnitzii與S-腺苷-L-甲硫氨酸(SAM)循環的關系,也為解釋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提供了新線索。
研究者進一步發現,SAM循環中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酶在柑橘攝入后顯著增加,而這一酶在維持細胞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通過對人類微生物組計劃的分析,研究顯示,SAM途徑的豐度增加與結腸中單胺氧化酶A(MAOA)基因表達的減少相關。
MAOA基因參與了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解,因此其活性受到抑制時,這些重要神經遞質的可用性會增加,從而改善情緒。
總的來說,從這項研究我們了解到,柑橘類水果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食物,還可能通過優化腸道微生物群落,特別是提升F. prausnitzii的豐度,從而間接改善大腦健康,降低抑郁癥風險。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嘗試增加柑橘類水果的攝入,讓我們在享受柑橘清新口感的同時,也能擁有一個好心情!
資料來源:國際科學、廣西疾控
(大眾新聞記者 黃鑫 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