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狐文娛觀察組
肖戰(zhàn)版郭靖沖擊春節(jié)檔,《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6.78億票房的成績單,在肖戰(zhàn)粉絲“破10億”的應援聲中顯得格外刺眼。這部徐克執(zhí)導、頂流扛旗的武俠大片,上映前預售破億的盛況還歷歷在目,如今卻倉皇轉(zhuǎn)戰(zhàn)四大平臺網(wǎng)播,難免讓人質(zhì)疑:究竟是市場不給力,還是肖戰(zhàn)根本帶不動票房?
肖戰(zhàn)版的郭靖堪稱“史上最精致的憨厚”。徐克用慢鏡頭拍他練降龍十八掌時肌肉賁張的特寫,用逆光勾勒他策馬草原的剪影,卻始終拍不出金庸筆下“質(zhì)樸剛毅”的靈魂。肖戰(zhàn)的表演像在完成選擇題:面對蒙古兄弟時選A(憨笑),面對黃蓉時選B(呆愣),面對家國大義時選C(皺眉握拳)。這種流水線式的處理,讓郭靖的成長線淪為PPT翻頁——觀眾看得見他的腹肌變化,卻看不見心性蛻變。
對比同樣演過武俠劇的男演員:張若昀在《雪中悍刀行》里把紈绔子弟的油滑與隱忍切換得行云流水;吳磊在《星漢燦爛》中將軍的肅殺與少年的熾烈渾然一體;就連被嘲“AI演技”的楊洋,至少《且試天下》打戲的肢體語言也算賞心悅目。肖戰(zhàn)的問題在于,他太在意“美”的呈現(xiàn),以至于每個鏡頭都在無聲吶喊“快截屏做壁紙”,卻忘了郭靖的魅力本就在于“拙”。
《射雕》的票房曲線堪稱行為藝術:首日1.8億靠粉絲鎖場,次日便斷崖式下跌,最終靠“二刷三刷”的飯圈傳統(tǒng)藝能勉強撐到6億。這數(shù)據(jù)放在普通演員身上算合格,但對坐擁3000萬微博粉絲的頂流而言,無異于當頭棒喝。更諷刺的是,該片在泰國票房竟超本土三倍,印證了“內(nèi)娛特供流量”的局限性——當文化隔閡濾掉了演技爭議,剩下的只有東方奇觀式的武打場面。
橫向?qū)Ρ韧吥行牵阂嘴惹Лt主演的《滿江紅》《長津湖》系列能扛50億票房,證明“流量+正劇”才是王道;王一博憑《無名》《長空之王》打入主流電影圈,靠的是精準選角(寡言角色規(guī)避臺詞短板);張藝興在《孤注一擲》里演詐騙犯的顛覆性表演,甚至讓觀眾忘記他是偶像。反觀肖戰(zhàn),電視劇領域有《夢中的那片海》《玉骨遙》撐腰,電影卻始終困在“粉絲特供”的怪圈里——就像《射雕》里華而不實的特效招式,打得熱鬧,卻傷不到市場命門。
片方宣布四大平臺聯(lián)播時,打出了“會員免費”的旗號,看似大氣,實則是無奈之舉。春節(jié)檔影片通常窗口期長達三個月,《射雕》上映兩月就轉(zhuǎn)網(wǎng),分明是止損策略。參考《封神第一部》靠長線放映逆襲的案例,可見真正的好作品經(jīng)得起等待。而《射雕》的急不可耐,暴露出資本對肖戰(zhàn)粉絲變現(xiàn)能力的焦慮——既然影院割不動了,那就趕在話題冷卻前再薅一波點擊量。
這種操作早有先例:楊冪的《刺殺小說家》網(wǎng)播時狂買熱搜,趙麗穎的《第二十條》靠短視頻cut二次發(fā)酵。但武俠片不同于現(xiàn)實題材,失去大銀幕的視聽加持,徐克標志性的飛天遁地只會淪為手機里的網(wǎng)頁游戲特效。尤其當觀眾發(fā)現(xiàn),所謂“俠之大者”不過是肖戰(zhàn)頂著十級磨皮與歐陽鋒(梁家輝飾)對打時,連“為情懷買單”的理由都顯得可笑。
在電影這條賽道上,肖戰(zhàn)已落后同輩不止一個身位。張若昀靠《慶余年》系列坐穩(wěn)劇圈頂流,電影《鳴龍少年》又拿下懸疑片新高;易烊千璽手握五部票房過15億的主演作品,儼然新生代領頭羊;就連曾被群嘲的楊洋,也憑《我的人間煙火》的消防員角色挽回口碑。反觀肖戰(zhàn),電影作品除《誅仙》的4億票房(同樣口碑崩盤),竟無其他能寫進履歷的成績。
更致命的是選材重復性。《射雕》之前,肖戰(zhàn)在《玉骨遙》里演過仙俠師尊,《夢中的那片海》里扮過知青,無一不是“美強慘”路數(shù)。這種安全牌在劇集市場尚可通吃,但大銀幕需要的是如張譯在《三大隊》里“毀容式”的蛻變,或是朱一龍在《河邊的錯誤》里精神分裂式的癲狂。當王一博敢在《熱烈》里素顏跳街舞,吳磊愿在《草木人間》里演傳銷受害者時,肖戰(zhàn)還沉溺在“武俠美男”的舒適區(qū),無異于主動退出實力派競爭。
必須承認,《射雕》的失敗不能全怪肖戰(zhàn)。徐克沉迷于視覺奇觀而忽略敘事邏輯,莊達菲版黃蓉的網(wǎng)紅臉氣質(zhì),以及“九陰真經(jīng)”被改成元宇宙武功的魔改劇情,都是勸退觀眾的雷點。但作為一番男主,肖戰(zhàn)顯然沒能用表演彌補這些缺陷——當梁家輝僅憑幾個鏡頭就把歐陽鋒的邪魅立住時,主角的平庸就更顯刺眼。
或許真正的危機在于:當市場逐漸厭倦“流量+大IP”的圈錢公式,肖戰(zhàn)們必須證明自己不只是數(shù)據(jù)工具。正如網(wǎng)友銳評:“《狂飆》張頌文片酬不如頂流一集綜藝,但人家能讓魚販子成為年度符號。”6億票房的《射雕》像一記警鐘:粉絲的“為愛發(fā)電”終有盡頭,而普通觀眾只會為值得的故事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