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慶開州區、黔江區和萬盛經開區有多名網民分別在視頻號和聊天群發布“有人販子出沒”的消息,引起部分市民恐慌,到底是怎么回事?戳視頻,一探究竟↓↓↓
網傳“重慶多地人販子出沒”
引發市民恐慌
有人在網上發布了一條短視頻,畫面是一個鄉鎮農貿市場門口,有人在路邊擺攤,有人坐在椅子上休息,畫面配上醒目的紅字提示:“現在的人販子太猖狂了10歲的娃兒都擄走了”,視頻發出后引起了不少網友關注。
而在同一個視頻平臺,一網民在發布的視頻中稱:“黔江某小區出現人販子了!”消息發出后,引發關注。當地有網友還評論:“好嚇人啊,大家注意點,說黔江有人販子了。”
此外,一網民在網絡社交軟件聊天群里發信息稱,“人販子原來就在我身邊,青年小學這幾天有人販子”。消息發出后,引發群里家長們的恐慌,甚至有家長還打電話到派出所去詢問情況。
發布“人販子出沒”不實信息
兩人被處罰
經過重慶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調查核實,這三個出現人販子的信息分別來自重慶開州區、黔江區和萬盛經開區,并且都是謠言,為何他們要散布這樣的謠言呢?
重慶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處置科科長譚婧伶:開州區有一位網民,在視頻平臺上發布了一個消息,說“現在人販子太猖獗了,10歲的娃兒都被擄走了”,這個信息是麻某某道聽途說捏造的,他在沒有確信真假的情況下,就發到了網上博取流量。經過公安機關的批評教育,麻某某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目前,公安機關也已經依法對麻某某進行了行政處罰。
而黔江區一網民發布的“黔江某小區出現人販子了”,經核實則是一場誤會。
譚婧伶:經過向黔江區公安局核實,確實是一個謠言,實際上黔江區并不存在拐賣的情況。網傳的信息其實是一名男孩,他在當地某小區的籃球場被一名住戶逗玩。男孩的奶奶防拐意識比較強,但是她沒有核實事情的完整情況,就將這個信息發到了網上。目前,黔江區公安局已經對小男孩的奶奶進行了批評和教育,奶奶認識到錯誤,也主動刪除了視頻,并且表示以后不會在網上發布未經核實的信息。
“青年小學這幾天有人販子出現”,這一信息是重慶萬盛的一位家長發布的,該家長則是看到網上人販子信息,進行了二次傳播。
譚婧伶:經過屬地公安分局核查,這個信息其實是青年小學的一個學生家長,他在班級群內詢問是不是有“人販子出沒”的情況,但他隨后又將道聽途說的不實信息發在群里面,引發家長群里的恐慌。目前,當地公安分局已經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處罰和批評教育。
“人販子”謠言有何特點?
為何反復出現?
在這三起與所謂“人販子”有關的謠言中,其中兩人屬于“無中生有”造謠,另外一人在未了解事情經過情況下隨意斷言,最后都受到了相關部門的教育和處罰。有關“人販子”的謠言近年來時常出現在網絡上,而且每次出現都會引起某一地區家長的關注。這類謠言有何特點?為什么會反復傳播呢?
譚婧伶介紹,根據分析,這幾起謠言有不少共同的特點:
內容非常有煽動性,因為它直接關聯到了“兒童安全”這個大家廣泛關注的議題,所以它的傳播擴散非常快;傳播渠道以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為主,所以這種渠道的特性,也加速了傳播的廣度和裂度;信息源頭多為“道聽途說”,個別網民未經核實就隨意發布到了網上。
人販子的謠言傳播快、關注度高、影響大,網信部門表示針對這類謠言,相關部門都會快速核實,也提醒網民不要發布道聽途說的此類信息。
譚婧伶:一方面,我們通過技術+人工的手段,精準地抓取識別相關的謠言高頻關鍵詞,比如“人販子”“搶小孩”“偷小孩”這一類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聯合公安機關建立了聯動打謠的工作機制,一旦發現謠言線索,可以第一時間核查真相,及時發布辟謠信息,及時消除群眾恐慌心理。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