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那個夏天,荷蘭少年在希臘潛水時,原本期待看到絢麗的珊瑚和魚群,卻被迎面而來的塑料袋、瓶蓋和塑料碎片擊中。更諷刺的是,當地人對他說:"博揚·斯拉特(Boyan Slat)這里的魚一直比別處少。"那一刻,他意識到海洋塑料污染不是遙遠的新聞畫面,而是正在扼殺生態的現實。
博揚·斯拉特(Boyan Slat)
"為什么不能清理?"這個問題像刺一樣扎在他心里。當時主流觀點認為海洋塑料分布太廣、清理成本過高,甚至需要數萬年才能降解。但斯拉特用高中生的思維反向思考:與其追逐分散的塑料,不如讓洋流把垃圾送上門。他構思了一種利用洋流和風力被動收集塑料的浮動屏障系統,并在16歲時將草圖發到了網上。
在 18 歲時,他決定退學。身上只有 300 歐元,沒有團隊,也沒有投資人。但他有一個目標:在 2040 年前清理掉 90% 的海洋塑料垃圾。別人聽了都笑話他。他沒有理會,開始動手制造“吃垃圾的機器”。
到了 19 歲,他正式創辦了“海洋清理組織”。問題擺在眼前:海洋里漂著約 5 萬億塊塑料垃圾。他造出了第一臺清理設備:System 001。結果失敗了。塑料從裝置邊上滑過去,根本沒能收集起來。
System 001/B
大多數人可能這時就放棄了。但博揚沒有退縮,反而加倍努力。2018 年,他推出了升級版設備 System 002,外號叫“珍妮”。這次成功了。短短幾個月內,珍妮從太平洋垃圾帶清理出超過 10 萬公斤塑料。機器終于開始發揮作用了。但他還沒打算停下來。
System 002
接下來,他又推出了“攔截者號”——一款專門用來清理河流垃圾的設備。它是一艘由太陽能驅動的自動化雙體船,能停在河面上,提前“吃掉”進入海洋前的垃圾。一天最多可以收集 5 萬公斤垃圾。因為全球 80% 的海洋塑料污染,都是從約 1000 條主要河流流進大海的。
攔截者號
System 03 是個龐然大物:? 長 2.5 公里,比珍妮大 3 倍? 每 5 秒能清理一片相當于足球場大小的海面? 設計時專門加裝海洋生物保護艙口,防止誤傷魚類? 它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海洋大規模清理的標準模型
System 03 與System 002 的尺寸比較
今天,這些吃垃圾的機器人:? 漂浮在太平洋的海面上? 巡邏在主要河流中? 得到了世界各地政府和企業的支持? 已累計清除超過 25 萬公斤塑料垃圾到 2024 年為止,海洋清理組織共清除了 1150 萬公斤塑料,比過往所有年份的總和還多。
這些機器正在清理人類幾十年來忽視的污染。它們不休息,不疲憊。它們只知道一件事:吃掉垃圾。而且,它們正在變得更聰明、更快、更高效、更大規模。如果機器都在為環境盡責……那我們呢?
海洋生物可以安全地在垃圾清理系統中游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