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倪雨晴
編 輯丨巫燕玲
圖 源丨圖蟲
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出爐,國內制造業企業的應對策略是“主動破局”。
為應對關稅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企業通過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全球化拓展來減少關稅影響。
一方面,在電子產業鏈方面,果鏈龍頭企業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接連發聲,強調本輪關稅影響有限,并指出“進口方客戶承擔關稅繳納”。
另一方面,果鏈龍頭、道通科技、華勤技術等制造企業通過建立全球供應體系,來構建動態平衡的全球供應鏈網絡。
比如,東南亞產能短期受挫,企業加速向墨西哥等低關稅區域轉移;也有企業在美國本地產能基礎上降低風險;同時企業也在開拓CPTPP、東盟等新市場。一系列的應對組合拳,都展現出產業鏈的強韌性與適應力。
果鏈龍頭稱“影響有限”
關稅政策出臺后,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是成本真正轉嫁給了誰?產業鏈的影響有多大?
對此,有供應鏈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消費電子制造業目前與大部分客戶的商務條款中,關稅并不是由出口商(供應鏈)承擔,是由進口商承擔。而且以供應鏈現有極致的利潤率水平來看,這個關稅壓力是無法替客戶去承擔,加上供應鏈要持續經營,不可能虧本接單,那么最終只能是傳導給消費者買單,或者爭取政策豁免。”
這也意味著,終端廠商或承受更多壓力,多家機構預計蘋果要面臨新增關稅的成本問題,蘋果也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提高產品價格。
對應的,國內的蘋果產業鏈備受關注,目前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已經接連發聲,都表示“對等關稅”的影響有限。
4月6日晚間,立訊精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公司通過多元化客戶結構、全球產能布局和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和地緣不確定性的影響,“對等關稅”對公司影響有限。
其次,目前具體稅率、關稅豁免的申報和裁決等情況還不太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電子制造業供應鏈企業中,通常與客戶商定采用FOB模式(Free On Board,“離岸價”),供應鏈企業不需要承擔關稅,關稅由進口商(客戶)承擔。
據了解,立訊精密已在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墨西哥、羅馬尼亞等國家與地區搭建產能基地與研發中心,就近服務客戶,提升產品成本優勢,也為靈活配合客戶全球化生產布局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4月7日,藍思科技表示,公司已構筑起穩健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經全面評估,預計關稅政策變化對整體經營影響非常有限。目前,藍思科技在全球擁有9個研發和生產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國、墨西哥的生產基地及多個國際辦公駐點。通過從戰略上拓寬全球業務版圖,使自身的制造能力與全球市場動態相契合,滿足國際客戶在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需求,有效抵御地緣風險。
同時,藍思科技也提到了關稅承擔的問題,“2024年海外業務占比58%,其中大部分出口通過國內保稅區完成,天然規避關稅波動風險。針對海外組裝廠的零部件供應,公司與海外客戶交易采用離岸價或向客戶收取運費交貨到指定目的地,由進口方客戶承擔關稅繳納。這種責任分界清晰的方案,已在支持印度、越南等地整機量產中驗證實效。”
全球化布局應對
除了電子產業鏈,家電、新能源等制造產業鏈也在通過一系列組合拳來降低關稅影響。
道通科技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等關稅”對公司影響甚微,公司已建立多維應對機制,“第一,自2024年下半年起,公司為應對潛在貿易風險而不斷提高美國本土的安全庫存。當前,美國庫存產品可滿足未來6-9個月的銷售需求,公司有信心達成美國區域的年度業務目標?!?/p>
同時,道通科技也在基于本土產能來降低關稅影響。道通科技指出,2023年公司已經收購位于北卡羅來納州的美國本土工廠,并于當年末投產,工廠主要生產符合美國相關補貼標準的新能源充電樁產品,“公司將發揮現有美國工廠產能優勢,考慮將工序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部分數字維修產品轉移至美國本土工廠生產,進一步降低關稅影響?!?/p>
此外,道通科技還通過在低關稅區域墨西哥設廠、合理調整產品價格、全球均衡發展降低美國市場占比等措施確保將關稅影響降到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出海制造企業的解題思路中,全球化布局是大家的共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多家制造企業后了解到,關稅的影響并不能一概而論,很多企業已經提前籌謀備下預案。尤其是已經有全球產業鏈布局的企業,有較成熟的經驗協調產能,降低供應鏈成本。
多位海外供應鏈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公司一直在追蹤關稅的動態,一直在做應對的PlanB。此前不少企業借越南、泰國等東南亞樞紐去出口美國市場,現在正通過多項舉措來降低關稅影響。
比如,一個選擇是向墨西哥等區域轉移更多產能,直接在北美邊境附近生產,來降低成本。除了墨西哥之外,企業也會考慮在歐洲等地區生產,大家都在同步迅速計算產業鏈的賬單。
道通科技也告訴記者,截至4月5日,公司已初步完成墨西哥的工廠選址。根據美墨加貿易協定,墨西哥的大多數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優惠”,因此墨西哥設廠有利于把關稅變動風險降到最低,通過全球供應鏈組合布局更有利地應對關稅變化。
另一方面,一位產業鏈人士還告訴記者,企業也在拓展更多市場,包括CPTPP和東盟市場等。比如,英國已經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東南亞制造都可以進行支撐和供應。
華勤技術同樣通過全球化布局對沖風險,在其制造 “China+VMI” 戰略中,已經形成了國內核心基地和海外VMI基地的雙供應體系。
“國內制造以東莞和南昌為主,海外在VMI(越南,墨西哥,印度)建立了全球化的制造布局。2024年在越南和印度已經實現了產品量產交付,墨西哥已處于并購交割階段,整體進展順利。鑒于當前各國關稅政策變化波動較大,海外的制造基地可以實現動態平衡,海外產能的整體布局足以支撐銷往美國本土的交付需求。”華勤技術表示。
整體而言,國內企業還在持續觀察關稅政策后續影響,同時繼續進行全球化產業鏈的深入合作。出海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國內企業正以更韌性的姿態乘風破浪。
SFC
本期編輯 金珊
21君薦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