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淯心 張先生感到疑惑,以往機票價格越臨近出行日期越貴,如今為何反過來了?
清明節前兩周,張先生購買了一張4月3日從杭州飛往沈陽的機票,價格為1113元。4月2日再次查看時,他發現同一航班票價已降至805元。3小時后,機票價格又下跌了50元。4月6日,他購買的返程機票同樣如此,出行前一天的價格比購買時便宜了100多元。
事實上,2025年清明假期出行人數創新高。文旅部數據顯示,今年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次達1.26億,同比增長6.3%;國內旅游總花費575.49億元,同比增長6.7%。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7.9億人次,創下清明假期出行量新高。
以往清明節以短途游、周邊游為主,但今年由于打工人可通過請4天(3月31日至4月3日)年假拼出9天(3月29日至4月6日)長假,長途出行增幅顯著。長途游帶動機票預訂量提升。4月6日,去哪兒網數據顯示,今年清明節熱門城市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10%,超過一季度平均水平,熱門城市酒店預訂量增幅達兩位數。
出境游同樣熱度攀升。飛豬數據顯示,假期開始前兩天出行的出境游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0%。假期期間,境外門票、國際郵輪、境外火車票訂單量同比分別增長56%、172%、293%。
張先生很疑惑:出行人數越多,尤其是長途游增長明顯的情況下,購買機票的消費者也越多,按理說機票不應該越臨近出行日期越貴嗎?
張先生的經歷并非個例,記者在小紅書和微博上看到,不少消費者對機票節中“價格跳水”感到不滿。據飛常準民航看板數據統計,整個清明假期(4月4日—4月6日)民航“量升價跌”趨勢明顯。國內航線含稅單程機票均價約為700元,這一數據同比2024年下跌達4%,國際及地區航線含稅單程機票均價更是同比下跌21%,僅為1400元左右。
一位業內人士解釋稱,疫情放開沒幾年,現在航司難以通過過往數據精確判斷客流量制定價格。本應長途出行淡季的清明節遭遇出行高峰,航司會安排更多飛機,但臨近卻發現艙位不滿,轉而放出打折票。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文化旅游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旅游學會理事吳若山說,小長假期間機票價格跳水的成因復雜。從航司角度看,定價策略通常受兩種情況影響:一是客座率達到一定水平后,航司通過低價策略提升邊際效益;二是銷售進度不及預期,臨近起飛仍有大量空座時,航司會調低票價以吸引旅客。
一位OTA(在線旅游平臺)人士說,機票價格主要由航司根據季節、運力、供需關系等因素動態調整。艙位管理和動態定價是民航業的通用做法。通常在節假日剛剛開票時,航司會先售賣價格最貴的Y艙票。如果Y艙的銷售情況不理想,航司會立即輪轉其他折扣價格的艙位。反之如果航司發現低價艙位售賣狀況良好,又會放出高價艙位提升航班的收益。越是出行高峰的長假節點,這類調控幅度就會越大。
艙位管理指對飛機座位分區定價(如Y、B、M、N、Q等艙位),不同字母代表不同折扣和退改政策,目的是通過多級票價體系實現收益最大化。動態定價則指同一艙位價格隨運力、競爭航線、起飛時間、季節需求甚至天氣等因素波動。
不僅機票,節假日期間酒店價格也可能跳水。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說,這主要因市場供過于求,酒店通過促銷提升入住率。
吳若山指出,價格跳水雖是理性定價策略,但會導致旅客因同一時段票價差異產生心理落差,長期可能影響客群信任。他建議航司提升需求預測能力,使定價更貼合市場,推動小長假機票價格從“心跳式”向“平穩式”轉變。
鄭淯心經濟觀察報部門主任
大消費新聞二部主任
長期關注大消費行業的市場發展和公司動向,擅長深度調查報道、高端人物專訪和產業剖析。
線索請聯系:zhengyuxin@eeo.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