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過推拿、“吊脖子”、保健品成套吃的“95后”職場年輕人薛晴最近又有了新的養生思路——眼部SPA。先被小紅書種草、后經同事推薦多次的她終于決心走進了醫院干眼門診嘗試,“舒服,但也不是特別舒服。改善嘛有一點,但給眼睛做SPA多酷啊。”
今年,“養生風”吹到了心靈的窗戶上,給眼睛按摩治療干眼,讓不少人為之心動。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以為干眼就是干巴巴,沒想到是眼睛的微型‘油工廠’堵了”
初聽到“眼部SPA”“眼睛按摩”,薛晴的第一反應有些疑惑:是不是某種美容院坑人項目?還是醫美設備在忽悠人?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尋到干眼治療中心,她才知道這條養生新賽道可以刷醫保。
“我也明白咱們這種手機電腦看得多的人難免有干眼,滴些眼藥水就好了嘛,但之前不知道干眼在醫院是真的有專門對癥治療的。”干眼門診休息區,一位位正在熱敷的被治療者舒服靠著,薛晴覺得自己來對了地方。
有數據顯示,我國的干眼患病率約在21%-33.7%,意味著3億-4億中國人群不同程度地存在干眼問題,作為一種慢性眼科疾病,干眼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者甚至導致失明,已成為影響國人視覺生活質量的重要眼病。
因為是第一次看干眼,薛晴在醫生的建議下先做了仔細的眼底眼表檢查。而結果卻讓她有些驚訝,“沒想到真的是雙眼干眼癥,瞼板腺功能障礙。”瞼板腺功能障礙,通俗點說就是眼睛里50-70條本該暢通無阻的通道“失活”。瞼板腺本該是眼皮里的“微型油工廠”,而“油管”堵了,導致眼睛“潤滑油”生產出問題,眼淚蒸發過快,便誘發干眼,各種不適接踵而至。
全套的干眼檢查真的很詳細。從淚河高度、淚膜破裂時間、脂質層情況、眼紅、腺體開口、上下瞼板腺圖像,花了小10分鐘完成近十小項檢查,薛晴才拿到綜合分析報告。同時,每一項都有相對應的評分。
“適合做眼睛按摩。”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干眼治療中心治療師張莉每天都要為60-70位干眼患者檢查治療,上到七八十的老年人,下到十來歲的孩子。而近段時間以來,她也明顯感到了年輕人的增加,“應該還是跟大家越來越多的看手機看電腦相關。”
熱敷、霧化,順帶大腦放空,Z世代酣暢淋漓的效率養生
“00后”陶莉娜工作一年,前不久被種草“眼部SPA”。一百出頭的價格加上可以走醫保,嘗試后,她差不多半個月會來干眼治療中心報到一次。陶莉娜認為,當代職場年輕人每天至少有10個小時依賴電子屏幕,很可能還不止。“上班的途中刷手機,上班時候看電腦敲鍵盤,下班了躺床上還要刷刷劇玩玩游戲的。眼睛干癢不說多頻繁,一個月也有個幾次。”
問及眼部SPA效果,陶莉娜覺得對眼睛是有改善的,笑言“至少心理上覺得自己有在呵護眼睛,而且做治療的時間里玩不了手機了,本身也是一種大腦放空。”
說是眼睛SPA,實際上更科學的說法應該是瞼板腺按摩。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治療師會先給你戴上一片一次性蒸汽眼罩,熱敷15分鐘左右。緊接著,通過干眼霧化治療儀器“熏”上20分鐘。霧化熏蒸儀器由霧化模塊、熱敷模塊、氧療模塊構成。通過超聲波振動將藥物霧化成細微分子,形成霧滴,藥物分子直接作用于眼表。同時蒸汽熱敷眼部,促進眼部血液循環,舒緩干眼,有效改善眼周淤堵、黑眼圈。而氧療則有助于激發細胞活力,促進細胞再生。
可這些,只是舒服的步驟。接下來緊張刺激的干眼物理治療倒是讓薛晴事后久久難忘。“或許是眼睛太敏感脆弱,又酸又脹的感覺比擠痘痘痛多了。”滴上眼表麻藥,張莉用嫻熟專業的手法疏通堵塞的瞼板腺開口,為薛晴這樣的瞼板腺堵塞患者擠壓出異常的油脂,從而改善瞼板腺功能。
張莉說,除此之外在該院干眼治療中心還有強脈沖光技術、“液脈動”治療,前者通過封閉瞼緣異常擴張的毛細血管、減輕眼瞼炎癥、減少眼瞼細菌和螨蟲的生長,融化瞼板腺導管開口阻塞的分泌物,使瞼脂排出,而后者則是通過全自動恒溫液體加熱瞼板腺,軟化瞼脂的同時按摩擠壓疏通瞼板腺,達到治療作用。
你以為的SPA,不過是一場“水油平衡”
酸脹、發紅、燒灼感,干澀、刺痛,甚至是視物模糊,其實這些都是干眼的癥狀。而“干眼癥”從來就不只是眼睛干了缺水那么簡單。張莉介紹,眼球由淚膜覆蓋,由內到外是粘蛋白、水液、油脂組成的“三明治”樣結構。任何一層的缺乏、成分變化,或是三層之間比例的失衡都會導致干眼癥的發生。
有研究證明,80%以上的干眼患者是由于瞼板腺功能障礙,淚液中脂質分泌不足,“鎖水”功能不足導致的。也正因此,被冠以“眼睛SPA”之名的瞼板腺按摩悄然走紅。“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的中青年、年齡增大的老年人、長期戴隱形眼睛的人都會容易出現干眼癥,有些人認為缺啥補啥,就一直滴眼藥水,其實光補水不補油,依然達不到‘水油平衡’會不舒服。”
“我們雖然有治療方式,但是歸根結底保護眼睛還是應該從生活里做起。”張莉建議,比如可以自己備上幾片熱敷眼罩,DIY一下眼部按摩。再比如“20-20-20”仍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簡單易行的放松方式,每看20分鐘電腦,就看向20英尺(差不多6米)外的地方,堅持20秒。
【多說一句】一枚養生新圖鑒,是一次次自由和健康的反復橫跳
有人笑言,“當代年輕人的用眼現狀:上班996,用眼007。”也有人直呼,“熬的不是夜,是短暫的自由。”不僅是上班時間對著電子產品,數據顯示,超過60%的職場人下班后會繼續觀看電腦、手機等電子屏幕,尤其是多數人選擇壓縮睡眠時間來增加娛樂時間。但如此自由很快代償到“心靈的窗戶”上。
正兒八經的醫院眼睛按摩雖好,但終究不是對抗干眼問題的根本之策。踐行科學的用眼習慣才是真正照顧好眼睛的良方。
用眼過度vs眼部SPA,何嘗不是如今人們在“自由”和“健康”反復橫跳的縮影。這幾年來年輕人真的很鐘愛解鎖各種養生奇招。前有康復科爆改健身房,后有把做理療變成下班固定行程。就連“治未病門診”也有亞健康的年輕人忐忑地尋求著通往健康的出路。
養生圖鑒的增加更迭似乎提供了比生理上治療更重要的心理療愈。每一次踏入醫院完成診療都像是對“不那么友好”的生活習慣的審視和警醒。此招雖妙,但改變不良的飲食、作息、用眼等生活習慣才是最低成本維護健康的方式。“一邊熬夜,一邊養生”的矛盾過程少一些,真正的健康才會來得更早一些。
本文除張莉外均為化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校對 陶善工
編輯 丁皓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