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展覽館,就能感受到敦煌文化與這座歷史建筑的跨時空對話。1954年,展覽館興建,其拱頂、圓柱的裝飾紋樣中就有很多敦煌元素。這是被稱為“敦煌少女”的常沙娜留給這座建筑的藝術財富。
3月29日,歷時三年策劃籌備,“如是莫高”展覽在這里啟幕。展覽展出九座以毫米級精度復制的敦煌石窟,精準的數字化掃描與精細的手工還原,讓觀眾可以近距離感受石窟中的壁畫、雕塑、建筑結構等細節。其中盛唐第217窟在敦煌當地都未對外開放,是首次全球公開展示其復刻版本。
展覽中近300幅/件臨摹壁畫、雕塑及文物真跡,刷新敦煌藝術主題展覽史的多個紀錄:展線最長、展期最久、展示復制洞窟數量最多、展品最豐富、專題內容最全。
“多年來,敦煌研究院與各大文化機構攜手合作,不斷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次北京展覽館與敦煌研究院聯合推出‘如是莫高’敦煌藝術大展,是兩家機構在文旅融合道路上的一次創新實踐?!倍鼗脱芯吭涸洪L蘇伯民在開幕儀式上說,兩家機構的淵源始于71年前。北京展覽館大廳拱形天頂的藻井設計,使這座宏偉建筑具有敦煌神韻,當人們走在復制的九座敦煌石窟群,“莫高千窟列鳴沙,崖壁紛披五色霞”的感受依然鮮活。
九座復制洞窟,跨越十個朝代
清明假期,文史愛好者豌豆從天津趕到北京看“如是莫高”大展。還沒到開門時間,展館前已經排起了百米長隊,這讓她頗為驚訝。
豌豆在大學期間去過敦煌莫高窟,這幾年,她曾多次來北京,看故宮的敦煌展、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敦煌展、中國美術館的絲路展?!叭缡悄摺睂λ齺碚f,“是之前幾個展覽的升級版,以前看過,再看就很熟悉。”
這一次她感覺值回票價的是,現場展出的八座窟均為特窟。在莫高窟,參觀每個特窟都要單獨支付200元門票。擁有“千手千眼觀影”壁畫的元代第3窟、以及第217窟,日常不會對外開放。
她從上午開館就進場,將一樓的7個復制洞窟仔細看完,已是下午一點半。在人潮擁擠的現場,她碰到好幾位業內人士,有從事寺廟設計的退休工程師,有臺灣來的佛教居士,有北京某中學的歷史老師,也有學古建的研究生。
策展方告訴第一財經,這些年,敦煌藝術大展借助科技的力量走遍上海、香港、澳門,以及新加坡等地,公眾對敦煌藝術展并不陌生。
與之前相比,本次“如是莫高”的規模最大,展覽特設“敦煌印象”“千年莫高”“燦爛佛宮”“莊嚴凈土”“萬象人間”“石室寶藏”六大主題展區,除了最受關注的九座高精度復制洞窟,同時還展出敦煌研究院珍藏的文物及壁畫藝術精品近300幅/件,那些壁畫及彩塑臨品、藏經洞出土文物復制品等珍貴展品,能讓人感受到莫高窟跨越十個朝代的千年藝術流變。
同期舉辦的“莫高精神”紅色主題展,則通過珍貴的歷史文獻、老照片、視頻影像和互動場景,再現敦煌文物事業的歷程,詮釋“莫高精神”。
敦煌藝術展,80年流變
從公元4世紀到14世紀,莫高窟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其藝術脈絡延續千年。
敦煌的文物保護始于1944年,幾代文化工作者扎根于荒漠,歷經80多年,讓莫高窟的研究與文物保護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典范。在展覽上,觀眾可以清晰看到,“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之后,研究者如何從匱乏的資源中一步步開始艱苦的保護與研究。
上世紀40年代,一批年輕藝術家到敦煌考察,為石窟的壁畫之精美而震撼。從那時候起,藝術家一邊臨摹、速寫,一邊考察,并把敦煌所描摹的壁畫拿來做小型展示,關于敦煌石窟藝術展的雛形就此開始。
據資料顯示,敦煌藝術展的第一次登場亮相是在1948年。當年,時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的常書鴻在南京首次舉辦大型敦煌藝術展,展品多為壁畫臨摹復制品,也有大幅經變畫、單體佛像菩薩、復制彩塑、洞窟照片等。
1951年,故宮午門舉辦敦煌藝術展。1955年,展覽逐步走向海外,遠赴印度、緬甸、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上世紀80年代,敦煌學成了熱潮,敦煌研究院主辦的文化交流展增多,無論是展品遴選、展覽內容構建、文案設計、展覽的藝術形式表達,都在不斷創新。這些年,敦煌研究院的敦煌大展已經走遍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無論面向年輕觀眾還是海外觀眾,研究院試圖用更現代的方式,拉近不同世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依照敦煌學者的最新研究,他們呈現敦煌壁畫中的服飾穿著、建筑、交通、使用工具等多個生活場景,讓人們看到,古代人的生活狀態與今天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展覽中的復制洞窟、3D打印壁畫中的模型以及數字化高保真復制壁畫精品,都是用當代的觀念與技術將敦煌文化與現代人拉得更近。
豌豆讀過不少研究敦煌藝術的書,在展覽現場,精確到毫米的打印技術、文物修復師們精湛的畫功,能讓她在復制窟中仔仔細細感受藻井的布置、雕像的細節。在第二展廳的臨摹壁畫中,她還能看清楚繪畫的方式,細致到筆觸暈染的細節和技法。
217窟以精美的經變畫著稱,北壁的《西方凈土變》以繁復細節呈現極樂世界的祥和安樂。當觀眾站在復制洞窟中,千年壁畫的細節與壯美呈現在眼前,帶來跨越時空得藝術震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