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特朗普政府在俄烏停火談判中碰了一鼻子灰。不僅中國發起的對等反制措施讓他措手不及,普京在戰場上的強硬態度更是讓美國主導的停戰計劃徹底泡湯。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外交失誤,而是特朗普對中俄兩國戰略意圖的全面誤判。北約官員直接戳破了窗戶紙:俄羅斯根本沒有停火的打算,戰場上的攻勢反而越來越猛。
根據北約的最新評估,俄軍在烏克蘭的傷亡人數已經超過90萬,其中25萬人直接戰死。但即便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俄軍依然保持著武器和兵力優勢,烏軍的處境愈發艱難。這背后是普京的政治算盤——俄羅斯社會遠未到承受極限,克里姆林宮相信時間站在自己這邊。當特朗普還在幻想用經濟制裁逼普京妥協時,人家早就把地緣政治目標看得比GDP增長重要得多。
特朗普剛上臺時那叫一個自信。他一邊派人與俄方接觸,一邊公開宣稱“普京想盡快結束戰爭”,甚至把澤連斯基的警告當成耳旁風。這種迷之自信從何而來?看看他1月底的帖文就明白了:“我要幫俄羅斯這個經濟衰退的國家大忙……現在就結束沖突,否則情況只會更糟。”這位前商人總統顯然把俄烏戰爭當成了生意談判,以為用經濟利益就能讓普京低頭。
但普京根本不吃這一套。當美國提出“全面停火30天”時,俄方立刻拋出一堆前提條件:消除危機根源、監管停火措施、禁止烏克蘭接受軍援。結果所謂的全面停火變成了“互不襲擊能源設施”的空頭協議,雙方該炸的照炸。后來又談黑海停火,普京又要求解除部分金融制裁,讓俄銀行重返SWIFT系統。這簡直是獅子大開口——金融制裁可是西方手里最鋒利的刀,普京卻想用停火換解除制裁,算盤打得比誰都精。
眼瞅著談判一次次破裂,特朗普終于坐不住了。他先是威脅對俄能源加征“二級關稅”,接著國會又推出制裁草案,要對購買俄石油、天然氣的國家征收最高500%的關稅。國務卿魯比奧更是放話,白宮快對普京“沒耐心了”。但這些狠話在普京面前根本不管用。俄羅斯態度很明確:要么答應條件,要么接著打。即便美國加強制裁,莫斯科也不會放棄控制烏東四地的目標。
普京的底氣從哪兒來?看看國內政治就知道了。戰爭打了三年多,俄羅斯從上到下付出巨大代價,民眾對勝利的期待早已變成政治剛需。如果普京現在妥協,國內立馬會掀起軒然大波。相比之下,經濟困難還能通過各種手段緩解——比如轉向亞洲市場,或者調整國內政策。但政治信譽一旦崩塌,克里姆林宮的位子都可能不保。這就是為什么普京寧可承受制裁,也要把戰爭進行到底。
特朗普的誤判還不止于此。他以為用經濟手段就能壓垮俄羅斯,卻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俄羅斯的經濟韌性遠超預期。盡管西方制裁不斷,但俄羅斯通過能源出口多元化、加強與中國合作等方式,硬是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更諷刺的是,烏克蘭自己開辟的糧食外運通道已經穩定運行,黑海停火對俄方來說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籌碼。這就好比你拿著過期優惠券去談判,對方當然不買賬。
現在的局勢很清楚:美國在俄烏問題上陷入了死胡同。特朗普的“二級關稅”看似兇猛,實則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歐洲國家本來就對能源依賴俄羅斯怨聲載道,再加征關稅只會讓全球能源市場更加混亂。而普京則穩坐釣魚臺,一邊在戰場上保持壓力,一邊通過談判消耗美國的耐心。這種“以拖待變”的策略,正是俄羅斯在歷史上多次用過的老套路。
這場博弈的背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略思維。特朗普把國際政治當成交易場,以為只要開出足夠的價碼就能達成協議;而普京則深諳地緣政治的殘酷法則,明白退讓只會換來更大的危機。當美國還在為談判破裂暴跳如雷時,俄羅斯已經在戰場上取得了更多主動權。這或許就是特朗普最致命的誤判——他低估了一個戰斗民族捍衛核心利益的決心。
說到底,俄烏戰爭早已不是單純的地區沖突,而是大國博弈的縮影。特朗普政府的誤判,暴露出美國在處理復雜國際事務時的短視和傲慢。而普京的強硬,則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老牌帝國的韌性。這場較量還遠未結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誰能更準確地把握對手的戰略意圖,誰就能在這場棋局中占據上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