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為了發展本地經濟,造福一方百姓,招商引資是各地政府都挖坑腦袋、絞盡心思在做的事情,都巴不得有人到自己的轄區來投資,為此而努力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供優惠條件以及各種支持保障,以贏得投資方的信賴。
我們來看看重慶市璧山區大路街道辦事處是怎么做的。據大風新聞、新法治報等多家媒體報道,重慶男子萬朝林被璧山區大路街道辦招商引資給引去承包魚塘,夫妻倆苦心經營,結果當地政府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強行將魚塘拆毀了。
據萬朝林妻子殷正蘭回憶,2021年8月13日深夜,睡夢中的她突然被一陣狗叫聲驚醒,她馬上查看魚塘邊的監控,發現有人正在砸監控,以為有人要來偷魚,馬上向大路派出所報警,結果警方反饋說,這是大路街道辦的行政行為。
璧山區大路街道辦強行掘開魚塘堤壩放水。當地村民以及附近沙坪壩、北碚、銅梁的人,聞訊紛紛開車前來魚塘撈魚,給萬朝林夫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我認為與此同時,強拆魚塘的行為,也給萬朝林夫婦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傷害。
然而,受到傷害的僅僅是萬朝林夫婦嗎?顯然不是。受到傷害的還有當地的營商環境,更還有璧山區大路街道辦的公信力,更還有當地百姓的福祉。而我認為,這些隱形傷害與萬朝林夫婦的損失相比,是更加巨大的,而且是很難修復的。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樣惡劣的行為,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被曝光后,有此前車之鑒,誰還敢到那里去投資?當地政府將如何取信于人?據悉目前法院判決當地政府違法,賠償約380萬元,但至今沒有到位,影響是不是更惡劣?
我注意到,“璧山發布”的情況說明的頁面,“爭先”二字赫然入目,但卻有些諷刺意味。就是這樣爭先的嗎?這樣如何能爭先呢?這種方式就是違法的方式,而且是當地政府違法。所以,如此爭先,必將落后,因為營商環境被破壞了。
如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領導人有一句話說得好:“法治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種說法其實哈耶克早就講過,在一個講法治的地方,政府行為具有透明可預測的特點,能讓商家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能事先預知和防范風險。
在我國有的地方,營商環境做得很好,投資者越來越多,地方越來越富。有的地方則很不好,政府都靠舉債過日子。不好到什么程度?老板笑著來了,哭著走了。來之前,當地政府把他當大爺一樣供著,哄著;來之后呢?當地政府是大爺。
有的地方招商引資,對投資者承諾了很多優惠條件,話說得甜蜜蜜,甚至還簽了合同、協議之類的保證書,但是商家入駐之后,不能具體落實到位,而收稅卻很積極,一旦商家拿出要求落實承諾,或在某方面不配合,就想方設法刁難。
總之,商家入駐之后,真金白銀投進了,就由主動一方變成了被動一方,從之前的供桌上跌下來,得燒香拜佛,各方打點,疏通關節,祈求高抬貴手。即便各方面其實都是合格的,不存在問題,也有各種方法對付你,總之不怕你不聽話。
這種政府違法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已經成為社會公害,應該對主要責任人進行嚴懲。這種行為,傷害的其實并不僅僅是當地政府的聲譽與公信力,也殃及更高層面、更廣范圍、更長時間內的社會公信力。這對于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