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釣鯽魚最好的階段是驚蟄到清明之前,到了清明前后時鯽魚就紛紛進入繁殖期了,這時候的鯽魚基本不會主動進食,等到繁殖期過后才會有正常的覓食。但是過了繁殖期的大鯽魚,會逐漸回到深水區域,變得不那么容易碰到了。所以說過了清明節氣之后,在野釣鯽魚的方法是有變化的。這跟鯽魚的習性變化有關,跟水溫的變化也有很大的關系。
一、魚情變化
俗話說清明魚戀愛,說的就是鯽魚,鯽魚在常見魚類中繁殖期是最早的。不過要注意繁殖期同樣有先后之分,因為開春的時候氣溫回升,大小水面升溫有快慢之分,小水面升溫快鯽魚最先恢復進食,也最早進入繁殖期。當小水面鯽魚進入繁殖期,變得不主動進食時,可以試試較大的水面,大概率還在繁殖期之前,魚情會相對好很多。甚至還有一些升溫更慢的水面可選,比如說一些山體水庫,這些地方到了夏季水溫都比較涼爽,這就導致鯽魚的開口更晚,繁殖期也就更晚了。
就算是小水面的鯽魚,也只是在繁殖期階段不主動進食,原因是全部精力都在相互追逐上,也正因為這個階段不主動進食,又相互追逐,這才會有較大的體力消耗,繁殖期過后依然會有不錯的魚情。但是這個時間會比較短,大致跟春季追星釣鯉魚一般,最多兩周時間,等到大鯽魚適當進食恢復體力之后,又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此時春釣鯽魚的旺季基本算是結束了。想要再次比較容易碰到大體型的鯽魚,需要等到初冬階段才行。
二、釣法變化
鯽魚好釣的驚蟄到清明之間,多窩走釣成為最好用的釣法。因為鯽魚喜歡成群扎堆的躲在水草等障礙物區域,水草區域也有不少食物來源,這就導致鯽魚不會進行太大范圍的覓食活動,所以多窩走釣才能釣獲更多的鯽魚。而大鯽魚更喜歡躲在離岸距離更遠的障礙物區域,長竿短線釣法自然是最強的釣法。對于繁殖期不主動進食的鯽魚,其實可以試試釣拱草。鯽魚在水草區域相互追逐時,會造成水草的晃動,這個時候把餌料送到鯽魚嘴邊也是會吃的。這個方法釣獲的鯽魚個頭經常會非常大,都是育齡的大鯽魚。
過了繁殖期的鯽魚會有一段時間集中覓食,這時候不建議多窩走釣,可以試試守釣。原因是鯽魚在水草區域憋了很久,過了繁殖期之后會有一段時間離草的現象,此時的鯽魚正在大范圍的大量覓食,準備恢復體力之后回到深水。可以在水草周圍,向陽灣子等食物豐富的區域做窩守釣,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總之不建議釣草。釣明水跟釣水草是有區別的,還需要考慮到此時水溫已經偏高,明水區域的雜魚數量較多,可以試試蘸小米釣法,或者使用麥粒、米飯粒等大鯽魚喜歡,但是雜魚不喜歡的餌料垂釣。
在晚春之后野釣鯽魚時,可以適當嘗試釣釣窩邊,因為大體型的鯽魚更機警,不會跟小魚搶食,而是喜歡在窩點活動。尤其是雜魚數量較多時,餌料落點到窩邊半米,可能會有意外收獲。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