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文
“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黃山,天之驕子,國之瑰寶,世界奇觀。她與長江、長城和黃河同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至今我國唯一、世界僅有的獲得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的名山,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
春天的黃山,眺雪初融,千峰競秀。這個時節的黃山,群山間春雪未消,嫩綠新芽已攀上松林萬木。湛藍天幕下,連綿群峰挺拔秀麗,大塊奇石破云而立,穿梭在山巒之間,沿途風光如詩如畫,宛如一幅山水畫卷,壽逾千年的迎客松在陽光下舒展枝丫,好似展開雙臂迎接客,吸引了游人打卡拍照,令人目不暇接,充滿了驚喜。
我們來到黃山時候,山嶺、樹下,雪還未融,在去迎客松的路上,經過一段100多米級的登山石階。導游陳峰告訴我們,在電影《小花》中,翠姑(劉曉慶飾)抬著受傷的哥哥趙蒙生往后方醫院送途中,就是在這里拍攝的。當翠姑在跪抬擔架上山時響起,歌頌了這位可敬可親可愛的姑娘柔弱的身軀蘊藏的堅強意志,她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散發出耀眼光芒。《絨花》“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瀝瀝鮮血染紅它,啊 啊,絨花絨花,啊 啦一路芬芳滿山崖,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華,花載親人上高山,頂天立地迎彩霞啊 啊……”至今令人難忘。李谷一演唱的《絨花》成為經典,成為改革開放40年全國十佳影視金曲?!督q花》源自電影《小花》,這部電影改編自長篇小說《桐柏英雄》,講述了一對兄妹在戰火中的生離死別及其對家國情懷的深刻理解。為了拍攝這段鏡頭,劉曉慶沒有用替身全程拍完??梢娨粋€電影人敬業精神!
黃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于世,雄奇幻險,變化無窮,移步換景,觸目成畫著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譽。位于在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簡稱“黃”或“徽”,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山境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連綿橫亙于黃山區、徽州區、休寧、黟縣之間。黃山風景區面積160.6平方公里,坐落在黃山區境內。黃山自東北向西南延伸,是長江和新安江兩大水系在安徽的分水嶺。
黃山古稱黟山,因峰巖色澤青黑,遙望猶如蒼黛而名。據地質資料分析,黃山是幾次造山運動和第四紀冰川長期作用的結果。約300萬年前,歷經第四紀冰川的洗禮,才逐漸形成今天這樣峰高壑絕、景觀奇特、氣勢磅礴的花崗巖峰林地貌。歷代游客盛贊“天下美景集黃山”:泰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岳之煙云,匡廬之飛瀑,峨眉之清涼,雁蕩之巧石,黃山兼而有之,游黃山則眾多名山勝景盡收眼底。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次登游黃山,見黃山之勝,嘆為“生平奇覽”。人問:“游歷四海山川,何處最奇?”徐答曰:“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焙笕怂煊小拔逶罋w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譽。獅子林前舊有一聯:豈有此理,說也不信;真正妙絕,到者方知。意謂黃山之美,非言語所能表達,只有身臨其境,才識人間有此奇景。
黃山勝景,以峰為體,幽壑縱橫。千峰競列,劈地摩天,山巒起伏,峭壁崢嶸,構成了黃山峰林如海、雄偉壯麗的整體態勢。黃山俗稱72峰,蓮花峰為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高曠的光明頂、險峻的天都峰,與瑰奇的蓮花峰鼎足而立。陳毅曾概括黃山峰巒特點:“前山雄偉,后山秀麗”。前山指天都、玉屏、蓮花諸峰和光明頂一帶,這里地勢開闊,群峰錯列,絕壁深壑;后山指松谷庵、芙蓉居一帶,這里松竹青翠,流水潺潺,景色清幽。
黃山奇松,遍布峰壑,千姿百態。黃山自古就有“無處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之說。黃山松數以萬計,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199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54株古樹名木中,黃山松就有31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迎客松、望客松等。特別是迎客松,已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友好的象征。
黃山怪石,以多著稱,以奇取勝。有名可數的達150多處,其形態千奇百怪,令人叫絕。如“金雞叫天門”、“松鼠跳天都”、“猴子望太平”;有的宛若各式人物,如“仙人下棋”、“童子拜觀音”、“五老上天都”。有的以歷史故事而名,如“介子背母”、“蘇武牧羊”、“關公擋曹”;有的因神話傳說以顯,如“達摩面壁”、“仙人曬靴”、“觀音飄?!?。有的因觀賞位置而不同,妙不可言;有的隨角度差異而變化,難以名狀。有的與奇松結合,巧奪天工;有的和云霧作伴,妙趣橫生。
黃山云海,千變萬化,蔚為大觀?!包S山自古云成海”。雨后初晴,峰尖浮海,猶如孤島,時隱時現,似見非見,瞬息萬變,氣象萬千。飛云鋪海時,谷風引動松濤,更如海潮呼嘯,澎湃之聲,不絕于耳。尤其是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霞海,涌金流銀,光華絢麗,更使觀者驚嘆不已,流連忘返。清康熙帝曾給黃山題寫匾額“黃海仙都”。
黃山冬雪,極有特色,攝人心魄。黃山四季皆勝景,冬雪堪稱最銷魂。隨著黃山冬季美景不斷為世人發現和認可,如今人們把冬雪稱為黃山“第五絕”。每到嚴冬,皚皚白雪,遍鋪峰巒。“一夜寒風起,萬樹銀花開”,到處是銀裝素裹,玉砌冰雕,置身其間,仿佛進入撲朔迷離的童話世界。明人潘旦游后曾贊嘆:“玉柱撐天,瓊花滿樹,恍入冰壺,不知人世復在何處。”今人冬游后也發出感慨:“處處路通琉璃界,時時身在水晶宮?!?/p>
黃山還有“華東植物寶庫”之稱。據統計,黃山有高等植物222科,826屬,1805種,著名的有黃山松、黃山杜鵑、天女花、木蓮、紅豆杉、鐵杉等,被列入國家三級保護以上的珍稀瀕危植物21種。野生脊椎動物短尾猴、大靈貓等297種,其中屬國家二級保護以上的珍稀動物32種。
黃山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以來,人們游覽黃山,歌詠黃山,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黃山現存歷代摩崖石刻280多處,其中碑刻40多處。內容十分廣泛,或詠贊風景,或題名記游,或借景抒懷,或托物言志,或志歷史要聞。鐫刻在立馬峰峭壁上的“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10個大字,每字字徑達6米,“平”字一豎竟長達9.4米,世所罕見。字體遒勁有力,瀟灑自如,從200多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氣勢磅礴。黃山還是黃山畫派的發祥地。明末清初,漸江、石濤、梅清、雪莊等畫家,創立了以黃山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山水畫派。他們隱居黃山,師法自然,不斷汲取營養,豐富創作技藝。黃山畫派,筆墨凝重簡練,構圖明快秀麗,風格清高悲壯,意旨深沉明達,在畫壇獨樹一幟,歷數百年而不衰,是中國乃至世界藝苑的一朵奇葩。近代著名畫家黃賓虹的《黃山松濤十二圖》、《黃山紀游冊》和《黃山松谷圖》,都是超過前人的藝術珍品。著名畫家汪采白,曾在其千余幅黃山畫稿中,精選36幅出版成冊,題名《黃海臥游集》。世界著名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曾三次登山,出版《張大千黃山畫冊》,并刻有多枚“兩到黃山絕頂人”的紀念印章。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第十次上黃山時已九十三歲。他采用獨特的潑墨新技法,創作了大量以黃山為題材的藝術佳作。當代著名的山水派大師賀天鍵、潘天壽、亞明、關山月、黃永玉、李可染、賴少其等,也都多次來黃山寫生,推出一幅幅杰作,為中國國畫藝術寶庫增添了許多珍品。
古往今來,來黃山游覽觀光的名人不可勝數。他們在觀賞風景,陶冶性情的同時,也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作品,包括詩詞、歌賦、散文、游記、史志等。僅就贊美黃山的詩詞,從盛唐到晚清1200多年時間里,至今傳世的就有3萬多首,令人嘆為觀止。李白曾于唐天寶年間游山,留有“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的名句。徐霞客兩游黃山,發出了“登黃山天下無山”的贊嘆,作有兩篇著名的《游黃山日記》,獨具慧眼地首肯了黃山在各大名山中的地位。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秉S山集自然造化與人文底蘊于一身,無論是險峰之巔的震撼,還是云霧間的空靈,都能讓人深刻體會的意境。
美哉,黃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