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不少人流密集的區域,自發形成了美食夜市。流動的餐車,下班的行人,在美食中展開了一場特殊的相遇,以慰勞一天忙碌的結束。
這些美食夜市集聚的車流、人流,為城市的夜經濟增添了活力,也用城市的煙火氣撫慰了人心,但也有市民反映,在有些自發形成的夜市中,存在餐車占道經營、食物油煙亂排、地面油漬清理不干凈等問題。
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進行了調查。
溫江區龍興路與永文路交會處:
餐車十字路口占道經營 人車混行
4月6日晚9點,記者來到溫江區龍興路與永文路交會處、芙蓉花開小區外走訪看見,多個餐車在路口占據行車道路經營,不少市民在餐車前點餐等候,身旁經行車輛不停,人車混行,存在一定交通安全隱患。
有長期開車經過該路口的市民反映,這個十字路口的路面本就高低不平,加上文康路開往龍新路是斜向通行,夜間視野不佳,開過路口后需要避讓餐車及行人,而紅綠燈路口車流量較大,常常需要匯成單車道通行,交通難免受阻,感到較為混亂。
記者看到,深夜的路邊燒烤、炒飯,煙火氣升騰,十分熱鬧。然而,相比起靠近內側的桌椅擺放區域,部分消費者選擇停留在靠近車流一側,與車流“擦肩而過”。同時,攤位處產生了較多廚余垃圾,有的匯集于用餐的桌下、有的散落于餐車兩側。
一位用餐的市民表示:“在路邊攤吃頓燒烤,很放松,如果腳邊垃圾能夠得到及時清理,體驗感當然更好。”他希望,在享受美味與煙火氣的同時,不要影響了市容市貌。
府青路一環路立交橋:
美食夜市油煙嗆鼻 油漬難清
每當傍晚時分,府青路一環路立交橋下,出攤的美食餐車陸續開始“上工”,這個自發形成的美食夜市,多時有幾十輛各式餐車同時營業至次日凌晨。
府青路一環路立交橋,地處金牛區、成華區交界處,周圍既有寫字樓、居民區,還有商超,人流密集。美食夜市形成后,夜市集聚的車流、人流,增加了該區域的煙火氣,但食物油煙肆意地流動,也讓途經這里的市民“苦不堪言”。
4月6日晚9點,記者在這里看到,這些餐車大都沿著立交橋停放在橋下,亦有極個別餐車直接停放在一環路上。這些餐車經營的美食類別豐富,有提前制作好的鹵煮、漢堡,也有現場制作的烤串、炒飯等,甚至直接在立交橋下燃起炭火現場燒烤食物。
“美食街可以方便市民就近用餐,其實挺好的,但食物加工制作時的油煙,以及用餐后遺漏在地上的油漬,確實造成了衛生難題。”市民周先生說,晚上經過這個區域時,油煙嗆鼻,都要繞著走。
蓉都大道南四段與繞城大道南二段交會處:
紅綠燈路口 流動餐車來占道
4月7日傍晚7點,記者在蓉都大道南四段與繞城大道南二段交會的十字路口看到,流動餐車和賣水果的車輛,占用了紅綠燈路口的人行通道,導致人車混雜、出行秩序混亂。
蓉都大道是連通新都區的重要通道,地鐵3號線三河場站,僅有兩個地鐵出口,全部分布在蓉都大道的東側。居住在蓉都大道西側的居民,出地鐵站后都要先取道蓉都大道南四段輔道、繞城大道南二段的十字路口,才能返回家中。此外,這個地鐵站輻射區域內,居住小區多,人流密集。晚高峰時期,出入地鐵站的人流量很大,流動餐車占用人行道后,導致交通混亂,出入的行人都要小心繞行。
“這是我們進出三河場地鐵站的必經之路,平時上下班都會路過。”市民李女士說,其實不只這個十字路口,包括蓉都大道南四段輔道經常都有流動餐車,在下班高峰期和夜間占用輔道經營,車輛擺在路邊經營,有時候下班了也會在此買些食物,挺方便的,但也確實影響出行安全和體驗,如果能夠合理規劃一下,讓行人與流動的餐車實現分流,出行的通道更方便,更加干凈整潔,享用美食的體驗、出行的體驗,都會更好。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圖 唐小未 吳茜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