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政策像天邊的云,現在通過鄉里的宣講,發現都是地頭的雨。”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橋西鄉村民李大爺道出感慨。
春風化雨潤沃土,理論宣講暖民心。近年來,橋西鄉緊扣“誰來講”“在哪講”“怎么講”“講什么”四個維度,通過依托田間實踐傳遞黨的聲音,創新打造“帶露珠、沾泥土、冒熱氣”的基層宣講體系,讓理論宣講既“通天線”又“接地線”,切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多元隊伍齊發力,宣講矩陣有厚度
構建“干部帶頭講理論、業務骨干講政策、產業能人講振興、先進模范講事跡”的多元宣講矩陣,整合鄉村干部、黨員志愿者、致富帶頭人等113人,組建17支宣講隊伍。堅持專業性與群眾性結合,既發揮鄉村干部、業務骨干“正規軍”作用,又激活“江西好人”李春林、抗洪英雄母親等“游擊隊”的草根力量,從身邊人、微小事入手,形成“人人都是宣講員”的生動局面。
陣地延伸到家門,理論傳播有溫度
踐行“群眾在哪里,講堂就辦到哪里”的理念,構建“主陣地+微課堂”立體網絡。依托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陣地,將宣講觸角延伸至田間地頭、房前屋后、紅色物業等特色微陣地,推動理論宣講從“固定講臺”向“流動課堂”轉變,實現理論宣講與群眾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讓理論傳播既有高度更顯溫度。
今年以來開展各類宣講30余場次,惠及群眾2萬余人次。
鄉音俚語化春雨,宣講方式有鮮度
探索“理論翻譯”模式,實施“三講三變”宣講法,變“普通話”為“家鄉話”,讓政策宣講飄鄉音;變“書面語”為“家常話”,使理論闡釋顯溫情;變“大主題”為“小故事”,用百姓視角講政策。把“高大上”的理論轉化為“接地氣”的鄉音,把文件送入“門檻”,把政策講入“心坎”,真正讓群眾坐得住、聽得懂、記得牢。
定制套餐解民憂,宣講內容有精度
針對補貼申領、養老醫保等群眾關切問題,定制“政策解讀+案例分析”服務套餐;唱響鄉風正氣歌,挖掘本地“好人好事”“家風家訓”等典型事例,以榜樣力量涵養文明鄉風;鋪就振興雙軌路,創新“政策甘霖+技能活水”融合宣講模式,在解讀惠農政策的同時開展實用技術指導,實現思想引領與實踐賦能同頻共振。 (羅鈺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