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地,翠綠的稻田果園、綿延的海岸線、蜿蜒密布的水網和古樸的村落,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風情畫卷。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這些曾經默默無聞的鄉鎮,依托自身的人文風貌和自然風光,形成一個個文旅特色村鎮,逐漸煥發出新的活力。
讓我們隨《廣東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巡禮》系列短視頻,走進粵東地區,從古色古香的民居到地道的農家美食,從寧靜的田園風光到愜意的海濱風情,領略粵東村鎮獨特魅力。
人文脈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四面環海的南澳島上,有一處古跡奇觀。離海潮不到十米的地方修筑有一口古井,數百年歷經多次海淹沙沒,依然保持著甘甜清澈的水源。
REC
一口平凡的淡水井,卻有著不凡的來歷。南宋末年,宋皇室及軍隊在元兵追迫下自福州撤至南澳,挖井三口以供飲用。憑借這三口井的淡水,得以抵抗元軍,可以說這三口井承載了宋人寧折不彎的氣節,這份自強不息的意志,自此也融入了粵東百姓的血脈中。
華夏傲骨,傳承不滅,粵東的潮汕人又把中正平和、虛懷若谷的君子氣節,融入到了傳統民居里。在普寧陂溝村,一座座“四點金”民居有序排列,形成鱗次櫛比的村寨。
REC
四點金是傳統的潮汕民居基本建造單元之一,是一種多層次、對稱、平衡、結構完整的平房式第宅。它采用“井”字形格局,中心對稱,由相向的兩個一廳二房構成。對稱的屋舍、敞開的庭院、通風的天井,處處體現出潮汕人四平八穩、虛懷納氣的智慧。
在這樣一片屋舍儼然、看似“守舊”的傳統民居里,卻迸發出燎原的星火。1928年2月,彭湃帶領紅四師指戰員攻打反動據點,在陂溝村成立了普寧縣蘇維埃政府。
隨后,組織轉移到什石洋村輝祖祠辦公。在祠堂這個看似代表了“老頑固”的建筑里,竟設立了革命派的軍事、教育、財政等機構。看似相互矛盾,實際上自強不息、敢于斗爭的精神一脈相承。
期間彭湃夫婦居住在什石洋村蔡國元舊屋,村中蔡應甲大屋作為中共普寧縣委辦公舊址,縣委還在什石洋石頭圩開辦了合興泰糧店,作為情報交通站。
如今,陂溝村和什石洋村以此發展紅色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參觀游玩,將這份自強、愛國的精神傳承下去。
漁港風情:
一場碧海濤聲與漁火搖曳的夢
云澳漁港是南澳島最大的漁港,種類繁多、新鮮美味的海鮮,平靜溫和的海面,讓眾多的漁船得以匯聚,造就淳樸安寧的漁村景致。漁船在晨光下滿載海獲歸港的熱鬧喧囂,暮色下紅霞漁火相輝的靜謐與祥和,一動一靜中,是漁民用乘風破浪的辛勞去守護的小確幸。
REC
海面閃著金光,波光粼粼。如今,這里不僅是漁村百姓的避風港灣,一陣海風潮信,一片搖曳漁火,一抹晨昏霞光,引得無數游客來此打卡,沉醉在獨屬于漁港碧海濤聲的愜意中。
如果想在甚少喧囂的沙灘踩浪漫步,煙墩灣和十里銀灘,是南澳島給予你的寧靜之地。煙墩灣是南澳島東南部一個風景秀麗的弧形港灣。干凈舒適的親海空間,為南澳新增了一次濱海旅游新景點。一類標準的海水水質,藍綠相間的海水顏色,也讓煙墩灣煥發了特別的迷人魅力。
十里銀灘則是位于云澳鎮的赤石灣一條長達4公里多的狹長海灣,依山傍海,水清沙細,地理位置優越。而實際上,這里曾經是鮑魚養殖區域,各種建筑物亂搭亂建,環境雜亂無序,“百千萬工程”推行后,這里的生態環境得以恢復。
如今這里映入眼簾的是潔白而廣闊的沙灘,陽光照耀下,柔軟而溫暖,獲得南澳“十里銀灘”的美名,海域海水穩定保持一類海水水質標準,吸引眾多游客爭相來此踏浪戲水。
生態游園:
綠水青山與生態科技的研學之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普寧人深知這個道理。結合大南山腹地良好的自然風貌和秀麗的山水風光,利泰飛鵝嶺農業公園充分將生態景觀、休閑農旅觀光、潮汕地域文化和健康主題等多元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集現代農業溫室大棚、休閑農業旅游觀光、科普教育研學體驗、親子互動、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新型農業綜合體。
REC
二十四節氣廣場、“網紅”彩虹橋、架空木棧道、魚菜共生大棚、立體蔬菜種植大棚……各種景觀樂趣無窮。
走進園內的水培種植區,見證科技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嫩綠的蔬菜瓜果在雨水滴灌下茁壯成長,展現著現代農業的神奇與高效。
在這里,家長完全可以放開雙手,讓孩子在自然游玩中自由探索體驗,體驗親手采摘果實的過程,了解作物生長、農業發展,更大程度地親近自然。
鄉味美食:
因地制宜的物產成就質樸的地道風味
云澳鎮荖園村,一塊離海岸潮頭不足一百米的田地里,蔡老伯正在辛勤耕作。藤蔓順著竹編的架子蜿蜒盤虬,結出一個個苦瓜。
REC
得益于臨海晝夜溫差小、沿海沙土地松軟等條件因素,這里出產的苦瓜顏色翠綠偏白,瓜身的顆粒細小,被稱為“白珠苦瓜”。奇特的外形與鮮嫩的口感,使其成為了荖園村一大特色鄉味。
心懷對土地的敬畏,農民們精耕細作,把莊稼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呵護,造就了白珠苦瓜、金薯的遠近聞名。珠瓜花肉煲、本地焗金薯,配上臨海村落特有的鵝頸藤壺、頭水紫菜、小青龍等海產,讓許多游客慕名而來,舉筷不輟。
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粵東鄉村的燈火和漁火亮起,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幾分溫馨與寧靜。“百千萬工程”不僅讓這里的自然風光和文化遺產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與傳承,也讓游客有了更豐富、更實惠、更獨特的旅游新體驗,讓村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富裕和多彩。
粵東鄉村,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人們心中向往的詩和遠方,而這片土地的故事,也將繼續在“百千萬工程”的推動下,續寫著鄉村振興的華章。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編輯 | 趙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