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動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確保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更加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聊城市積極行動,錨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教聯體”建設為抓手,創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構建聊城市家校社協同育人新生態,讓每個孩子在愛的滋養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注入強勁動能。
一、頂層設計:夯實“教聯體”建設根基
“教育并非孤島,需要各方協同發力。”聊城市以《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為綱領,創新建立“黨建引領+資源整合+品牌塑造”三維聯動機制。成立由教體、宣傳、婦聯等多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組,聯合發布《2025年聊城市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要點》《深入推進家校共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統籌推進家庭教育資源庫共建、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網絡等重點工程,有效整合各方資源,打破部門間的壁壘,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為“教聯體”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與豐富的資源支持。
2024年4月,在當時家庭教育工作基礎相對薄弱的前景下,聊城市教育和體育局的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室主任孔林秉持著向先進地市學習的態度,積極汲取經驗,充分結合聊城市委、市政府“三提三敢”(提標、提速、提能力;敢闖、敢干、敢爭先)的工作要求,腳踏實地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調研,為今后的“教聯體”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1.宏觀管理層面
調研范圍覆蓋縣(市,區)級教體部門,與各單位的領導和工作人員進行交流,了解“教聯體”政策制定與執行情況、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學校主體層面
深入各學校,實地考察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隊伍、課程設置等,獲取學校在“教聯體”建設中的實際需求與發展困境。
3.特色教育與社會支持層面
針對各地“教聯體”雛形基地展開調研,了解其建設模式、運行機制與初步成效。助力聊城市莘縣建立留守兒童基地的建設,關注特殊群體教育需求,確保“教聯體”建設能覆蓋每一個孩子,力求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
調研學校家長學校和社區家長學校建設情況,了解家庭教育現狀與家長對教育的期望,系統總結工作思路,精心提煉工作方法,為“教聯體”建設的高質量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
二、實踐創新:打造全鏈條育人矩陣
1. 活動育人:構建“四季四階”活動體系
春季:協助山東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務總隊舉辦“山東省沿黃9市家庭教育巡回宣講首場宣講暨聊城巡講活動”,活動覆蓋東阿縣、陽谷縣等多個地區,廣泛傳播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長教育素養,為“教聯體”中的家庭端注入科學教育理念。
夏季: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活動月,各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家校互動活動,增進親子關系,加強家校溝通,讓家庭與學校在活動中深度融合,成為“教聯體”建設的重要力量。各縣(市、區)組織家庭教育指導培訓,為教師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學習提升的機會,助力“教聯體”師資隊伍建設。
秋季:實施“新生家長護航行動”,建立“1+N”導師制,實現幼一至高一新生家長培訓全覆蓋,幫助家長更好地陪伴孩子適應新的學習階段,確保“教聯體”在不同學習階段都能為學生提供支持。
冬季:由聊城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高唐縣教育和體育局協辦的“2024年聊城市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現場會”在高唐縣春長小學隆重召開。此次活動吸引了 600 余位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6000 多名學生展示了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200 多位家長走進校園助力孩子成長。此次活動搭建了經驗交流與成果展示的平臺,促進了各方的深度合作,為“教聯體”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2. 品牌塑造:打造“水潤家和”家庭教育品牌
聊城市充分發揮“教聯體”的資源整合與協同優勢,致力于打造一體化、系統性的家庭教育體系,精心設計“水潤家和”家庭教育品牌,彰顯聊城特色。在這一總領性品牌之下,一場獨具水城特色的家庭教育創新實踐正在蓬勃展開。各縣(市、區)也紛紛打造出極具地域特色的子品牌,形成“一縣區一特色”的生動格局。圍繞各品牌開展的系列共育活動,提升了活動層次與影響力。
聊城市茌平區創新打造“家育星火”公益品牌,構建“1+5+N”家庭教育服務體系,以1個區級指導中心為統籌核心,5大特色工作坊(中醫育兒、情緒管理、營養膳食、感統訓練、親子閱讀)提供精準服務,N 個社區實踐基地實現全域覆蓋。聊城市冠縣則依托“教聯體”搭建的交流合作平臺,打造“冠愛育人”品牌。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三、亮點工程:創新 “教聯體” 育人模式
1.警校共建:打造“紅紐扣”護學聯盟
建立由公安、交警、城管等17部門組成的護學聯盟,創新“高峰勤務+護學崗”機制。北順小學護學崗29年堅守,構建“一校一策”交通保障方案,為“教聯體”建設中的學生安全保障提供了成功范例,相關經驗獲《人民公安報》專題報道。
2. 網絡賦能:創建家庭教育直播欄目
聊城市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優勢,精心打造聊城市“校家社講堂”。專家講師團全體成員發揚“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時間不斷研究課程、打磨課件,構建了一套獨具地方特色的課程體系,涵蓋全學段的12個主題、40堂課程;剖析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提供科學養育策略,解讀教育熱點問題。每周六上午10點直播,截至目前,已成功直播15節家庭教育公開課,直播在線總人數突破62萬,直播累計點贊量突破 355 萬人次,成為 “教聯體”協同育人工作的重要線上欄目。即將直播的聊城市“校家社圓桌派”課程體系也已籌備完成,欄目召集了市內最頂級的家庭教育專家,聚焦教育熱點話題,促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協同發展,推動“教聯體” 建設不斷深化,將進一步豐富教育資源。
3.協同聚力:打造“教聯體”經驗交互平臺
為引導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各學校通過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創新實施醫教共促、館校協同、體教互融、家校互動、社教同頻、警校同步等舉措,構建以學校為圓心、區域為主體、資源為紐帶的教育共同體,創辦《聊城市校家社協同育人和家庭教育工作簡報》,為“教聯體”各方提供了經驗交流、資源共享的平臺。
4.創優驅動:構建“教聯體”建設協作區
聊城市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創優學校遴選活動,在全市范圍遴選30所學校為校家社協同育人創優學校,發揮創優學校在區域內的引領作用,構建協作區,促進區域間交流與合作。
5.資源擴容:推動“教聯體”資源升級
精品微課的遴選活動豐富了教育資源庫,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助力 “教聯體” 建設向更高質量發展。校家社協同育人實踐成果展作品征集活動,以節目為載體,深度挖掘家庭在教育中的獨特價值,強調與家長形成緊密的教育合力。借助各方力量,整合多元資源,共同推進教聯體框架下教育資源的優化升級 ,全方位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四、專業支撐:培育高素質育人隊伍
1. 實施“雙名工程”:聊城市打通市、縣、鄉、校級的成長體系,明確家庭教育指導教師的成長路徑,建立“名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坊”聯動機制。在名校長和名師培養方面,積極督促參評人員完成考核任務,并組織參加相關會議進行經驗交流,共有56人通過考核認定,為“教聯體”建設提供專業化的師資引領。
2.實施標準化管理措施:針對家庭教育指導師團隊,通過嚴格的資格審核確保指導師專業水平,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基本功大賽與聊城市校家社協同育人實踐成果展,促進了指導師專業成長,匯聚各方專業人才,為 “教聯體” 建設提供專業的師資保障,全面提升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聊城市在“教聯體”建設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通過政策引領、活動推動、宣傳推廣、亮點打造和隊伍建設等多方面舉措,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校家社協同育人體系,為學生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為挖掘“教聯體”建設中的經驗和典型案例,組織了優秀案例遴選活動,并積極爭取機會在省級活動中展示聊城校家社協同育人和家庭教育工作成果,得到省級領導的高度認可。山東《教育周刊》和聊城日報社多次對上述工作進行報道,提升了知名度,讓“教聯體”建設成果獲得更廣泛關注。
“教育是一場靜待花開的過程,更是多方共育的偉大事業。”這座運河畔的教育名城,正以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生動實踐,書寫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答卷,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著獨特的水城智慧!
聲明
本文來 源于聊城市教體局。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鐵扇公主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