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臺灣,是個沉甸甸的話題,也是咱中華民族心頭的一件大事。說到這個,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最讓人頭疼的是美國那橫插一杠子的態(tài)度,畢竟人家軍事實力擺在那兒,航母、軍艦、飛機啥都有。
可咱要聊的,不是跟美國掰手腕的壓力,而是另一件事——為啥我們更擔心的是做不到“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直白點說就是:為啥我們打仗不怕美國跳出來,就怕自己沒能在第一波就把事兒辦利索。
臺海問題是個啥情況?
臺灣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往根兒上刨,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沒啥爭議。
現(xiàn)在國力上來了,國家統(tǒng)一的聲音也越來越響,解放臺灣自然就成了繞不過去的坎兒。
美國不光賣武器給臺灣,還時不時派軍艦、飛機在臺海晃悠,擺明了是要給中國添堵。臺灣自己也沒閑著,幾十年來花了不少心思搞防御,弄了一堆導彈、軍艦,還修了堅固的工事,想著怎么擋住對岸的壓力。
這么一看,解放臺灣就不只是軍事上的事兒了,還得考慮政治、經(jīng)濟、國際關系,哪一塊都不能掉鏈子。
“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是啥意思?
“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這詞聽著挺硬核,意思其實不復雜。就是說,一旦開打,咱得在頭一仗里就把事兒搞定,用最快的時間、最猛的火力,直接拿下關鍵地方,讓對方?jīng)]機會喘氣。
具體到解放臺灣,就是要迅速控制住臺灣的軍事要地、政治中心,把臺灣當局的抵抗能力徹底打垮,逼他們接受統(tǒng)一。
為啥這事兒這么重要?戰(zhàn)爭這東西,拖得越久越費錢費人。
看看歷史上的例子,持久戰(zhàn)打下來,哪邊不死人、不花錢?如果能一上來就解決問題,咱就不用耗那么多兵力、物資,也能少死人、少流血。這對國家和老百姓來說,都是好事兒。
臺海這地方,國際上盯著的人多,尤其是美國。如果仗打得拖泥帶水,美國那邊肯定坐不住,軍艦開過來,飛機飛過來,甚至直接下場幫忙,那麻煩可就大了。
別忘了,美國在西太平洋有軍事基地,比如日本的橫須賀、沖繩,還有關島,離得都不遠,真要動手,支援來得很快。首戰(zhàn)要是能速戰(zhàn)速決,美國還沒反應過來,事兒就辦完了,他們想插手也沒轍。
況且戰(zhàn)爭不光是前線的事兒,后方也得穩(wěn)住。打得時間長了,國內(nèi)經(jīng)濟可能會受影響,老百姓日子不好過,輿論壓力也會上來。速戰(zhàn)速決就能把這些問題壓到最小,讓國家上下都能穩(wěn)得住。
所以說,“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不是隨便喊喊的口號,而是實打實的戰(zhàn)略需要。
做不到“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的攔路虎
道理上,“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聽著挺帶勁,但真干起來,困難一大堆。咱得實打實地面兒對這些問題,別光想著喊口號。
臺灣海峽這地方,寬200多公里,水深流急,不是隨便就能過去的。歷史上,跨海打仗從來都是硬仗,想想二戰(zhàn)時諾曼底登陸,那得多大陣仗、多細致的準備。
解放軍要過去,得靠船、靠飛機,還得防著對面的導彈和軍艦。臺灣那邊靠著海峽這天然屏障,早就布置好了防御線,登陸還沒開始,就得先挨一頓炸,想速戰(zhàn)速決,談何容易。
別看臺灣地方不大,防御體系可不含糊。他們有美國的武器支持,岸基導彈、反艦導彈、防空系統(tǒng),樣樣不少。像“雄風”導彈、“愛國者”防空系統(tǒng),都是硬家伙,能打能扛。
加上島上地形復雜,山多、工事多,關鍵地方還有地下掩體,解放軍就算上了岸,也得一寸一寸地啃,哪有那么快。
臺灣軍隊還專門練過反登陸作戰(zhàn),擺明了就是要拖時間。他們不指望打贏,只要能拖住解放軍,等著美國或其他國家來幫忙就算賺了。這種打法,對“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來說就是個大麻煩。
咱得實話實說,解放軍這些年進步不小,海軍有航母了,空軍有殲-20了,導彈也挺牛。可跨海登陸這活兒,不是光有裝備就行的,得有經(jīng)驗、得有協(xié)同能力。
登陸作戰(zhàn)是個大工程,船得夠多,后勤得跟得上,部隊之間還得配合得天衣無縫。可現(xiàn)在的解放軍,真正大規(guī)模跨海作戰(zhàn)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不多,演習歸演習,真打起來能不能一步到位,誰心里也沒底。
再說后勤,運兵、運糧、運油,哪樣都不能少。臺灣海峽那風浪,誰也不知道會出啥岔子。要是補給跟不上,前線再猛也白搭。這都是硬傷,想速戰(zhàn)速決就得先把這些補齊。
美國在臺海問題上,從來就不是看熱鬧的。它有《臺灣關系法》,明著暗著都得“保護”臺灣。真打起來,美國不一定直接派兵,但派軍艦、飛機過來惡心人,可能性太大了。
美軍在亞太的部署不是擺設,第七艦隊隨便一動,就能給解放軍添亂。更別提它還能用衛(wèi)星、情報給臺灣通風報信,讓解放軍的行動更難。
有人說,美國現(xiàn)在國內(nèi)問題多,可能沒心思管臺灣。可別忘了,人家戰(zhàn)略底線在這兒擺著,真要丟了臺灣,美國在亞太的地位就塌一半,它能不急眼?所以,美國這關不好過。
臺海打起來,不是中國和臺灣倆人的事兒,全世界都得看熱鬧。西方國家肯定跳出來指手畫腳,經(jīng)濟制裁、外交施壓,一個都少不了。
聯(lián)合國開會吵架,媒體鋪天蓋地罵,這些都會給中國添堵。仗要是拖久了,國際壓力只會越來越大,速戰(zhàn)速決就更沒戲。
中國咋辦?有啥招兒?
面對這些問題,咱不能光抱怨,得想辦法。解放臺灣是大事兒,做不到“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可不行。咱得從軍事、外交、戰(zhàn)略上全方位下功夫。
首先,解放軍得繼續(xù)攢家底兒。海軍得多造兩棲攻擊艦、登陸艇,空軍得多練遠程打擊,導彈得更精準。跨海作戰(zhàn)這塊兒,得搞更多實戰(zhàn)化演習,把部隊之間的配合磨得跟鐵板一塊似的。后勤也得跟上,運力不夠就多造船,油料不夠就多囤點,總之不能讓前線掉鏈子。
現(xiàn)代戰(zhàn)爭不光拼槍炮,還拼腦子。信息戰(zhàn)、網(wǎng)絡戰(zhàn)能打癱對方的指揮系統(tǒng)、雷達系統(tǒng),比正面硬剛管用多了。臺灣的防御再牛,指揮中心要是癱了,也得抓瞎。中國得在這上面多下功夫,先把對方的眼睛耳朵弄瞎,再動手就省勁兒了。
國際社會盯著咱,咱也得主動出擊。跟周邊國家搞好關系,比如東盟國家、俄羅斯,讓他們別跟著美國瞎起哄。外交上多宣傳中國的立場,爭取理解和支持。仗沒打之前,先把輿論陣地占住,國際壓力就能小點。
美國這塊兒不好惹,能不直接對上就不對上。軍事行動得快,外交上也得穩(wěn)住它。比如提前警告、劃紅線,讓美國掂量掂量直接下場的代價。只要首戰(zhàn)能速勝,美國就算想幫忙也沒時間了。
仗打贏了不算完,后頭還有一堆事兒。臺灣的經(jīng)濟、社會得趕緊恢復,不然亂起來更麻煩。得有個詳細的重建計劃,把臺灣穩(wěn)住,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樣統(tǒng)一才算真成了。
“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聽著簡單,做起來真不輕松。不過,咱有信心。中國這些年國力上來不少,軍事實力也不差,只要一步步準備好,找準機會,事兒總能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