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世界上最麻煩的“遺產”,恐怕不是古董,而是埋在地底的雷。中越邊境這條線,戰爭早過,雷還在,排雷排了三十年都沒收工。一邊炸傷村民,一邊封鎖土地。這塊地,踩著的是歷史的痛,也埋著現實的難。
你以為是田,其實是炸藥鋪子
在廣西那條和越南接壤的邊境線上,有一片看起來山清水秀的土地,可腳下卻不是泥土,而是埋了上百萬顆“老虎牙”的戰場殘骸。雷,不是在戰爭中用完就算的武器,它不認人,也不認年月,埋在地里幾十年,照樣能炸出人命。
上世紀80年代,中越邊境曾爆發武裝沖突。廣西、云南等邊境布下了雷區,光廣西段就有560多片,密密麻麻,像條鋼鐵蛇盤踞在山谷之間。其中,有53處雷區遺留至今,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更恐怖的是,這些雷不僅數量多,還種類復雜,既有反步兵雷,又有反坦克雷,還有專門對付人的吊雷、壓發雷、絆發雷。
走進廣西崇左市大新縣的八里河村,那才是真正的“與雷共生”。這個村子上百戶人家,有傷殘記錄的村民接近三位數,每個組幾乎都有人因地雷致殘、致死。種田、放牛、上學,哪一步踩偏了,可能就會成為“炸點”。
有人在山坡上割草踩了雷,有人在田埂上挑水炸掉半邊身子。有些地,明明就在家門口,卻幾十年都沒人敢踏進。村民只能沿著“踩熟”的路徑活動,這些路沒有標牌,全靠長輩一代代口口相傳——“這塊地雷沒響過,那塊地炸過牛”。
這種情活不是個例,廣西8個邊境縣都有類似情形。村民靠種地吃飯,可地不能種;靠出行賣貨,可路被炸封。整個邊境地區,哪怕已經進入現代化節奏的中國,仍有數十萬人像生活在戰后的灰區里,過著“白天種地、晚上做夢都怕踩地雷”的日子。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少數已經掃雷完成的區域,比如廣西憑祥口岸,就像脫胎換骨了一樣。過去這里是“貨運禁區”,如今日通關車輛超1600車次,成了中國對東盟出口的大動脈。雷清了,路通了,市場就來了,老百姓的命才活泛起來。
雷,是戰爭留下的瘡;不清,就是現實的鎖。
三次排雷三次拼命,和平年代也得上戰場
掃雷,不是拿著掃帚,也不是推著探測器在草地上遛彎。中越邊境的地雷,不但埋得深、分布亂,而且種類多、反應快,根本不是靠一個儀器就能輕松解決的事情。中國自1992年以來,已經組織了三次大規模排雷行動,每一次,都是一場“和平年代的戰役”。
第一次排雷在1992年到1994年之間,主要清除中越戰爭主戰區殘留雷區,任務艱巨,裝備落后,全靠人工趴地“聽雷”。
那時候排雷官兵身上綁根繩子、腳穿厚靴、手拿探針,每挪動一步都像在和死神博弈。當時排除的地雷和爆炸物超過100萬枚,為邊境居民開辟了初步的安全通道。
第二次排雷在1997年至1999年,范圍擴大到邊境各主要村屯及通道區域。這一輪開始引進金屬探測器、爆破設備,精度有所提升。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很多雷是手工改裝的“雜交雷”,不規則、不成套,不僅難探,還“抗干擾”,導致誤判率極高。這一階段,排雷人員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和體力消耗。
2015年至2018年的這次排雷被納入國家精準扶貧工程,一邊掃雷,一邊打通致富通道。目標明確:讓邊民既能安全生活,又能發展經濟。這一輪總共清除雷區18片,面積超190萬平方米,銷毀地雷超過7.1萬枚,其他爆炸物1.8萬多枚。
在崇左市龍州縣,曾有一條被雷封鎖三十年的通道終于打通,村民哭著說:“我這輩子終于走出村了”。
但這些成績,是拿命換的。高溫下作業,密林中穿行,排雷兵穿著防爆服、背著幾十斤裝備,趴在地上挖石頭、掀樹根,每次引爆都可能發生誤炸。
掃雷機器人雖然也上了陣,但在懸崖、溝谷、灌木密集地基本派不上用場。關鍵時刻,還是得人上。一個排雷士兵說得直白:“我們掃的不是雷,是命的界限。”
排雷是一場沒有硝煙但高烈度的戰爭。它不靠炮火轟鳴,而靠一點點汗水和耐心,把一個個死亡陷阱連根拔起。每排除一顆地雷,就多一個孩子能上學、多一戶人家能種地。和平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是一鍬土一滴汗,一代人拼出來的。
排雷為什么這么難?
很多人問:都過去這么多年了,怎么還有雷?不是技術不行,也不是人不努力,而是困難太多。
廣西邊境仍有53片雷區,面積超200萬平方米。這些區域,主要集中在密林、高山、峽谷,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有的地方雷已經被山洪沖走,有的早被滑坡泥土掩埋。排雷隊員說得直接:“你不確定這地有沒有雷,也不確定雷還在不在原地,但你必須當它就在腳下。”
再看雷種,復雜到讓人頭疼。不僅有正規軍布設的反步兵雷、反坦克雷,還有戰時急就章埋下的“土制雷”,更有繳獲敵方后被改裝的“復合雷”。有的被埋幾十年,已經銹蝕、變形、失控。稍有震動,或者因溫度變化,就可能突然爆炸。
探測設備也不是萬能鑰匙。金屬探測儀在強磁場或含鐵土壤中反應混亂,掃出來“嗶嗶”響,十次有八次是廢鐵;雷達穿透力不夠,只能在淺層工作;至于機器人,山路一跤就報廢,密林里更別提。
除此之外,還有政策與現實的雙重掣肘。掃雷資金大、周期長、協調難。有的區域因為涉及邊境管理,不便大規模施工;有的地塊因開發價值低,被劃為永久封鎖區,寧可不排,也不能出事故。
所以說,排雷不是遲遲不排,而是困難重重。對那些地區來說,哪怕戰爭結束了幾十年,雷還在那里提醒人們:有些戰爭,和平了表面,危險還潛伏在腳下。
參考資料
中越邊境27年3次大排雷 死亡地帶變“黃金通道”-中國新聞網-2018年11月29日
中越邊境掃雷行動為什么我們仍要用人工去排雷(圖)-新浪軍事-2019年03月13日
排雷①|探訪中越邊境地雷村:村民雷區“刨食”有人被炸三次-澎湃-2017-12-0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