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這個聲樂用詞,用在社會生活中,常表示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善于藏拙,不事張揚。時下,“低調”一詞不僅被一些人自詡,而且在媒體、文件甚至德才鑒定中多有運用,并大多引喻為老實聽話、不多言多語,讓領導放心;與世無爭、不擺架子,令同事認可。
人欲低調,本無可厚非,但有一種走調的“低調”值得警惕。舉其大端,主要有這樣三種現象:一是將低調異化成不思進取,“在其位,不謀其政”,既沒思路,更無闖勁,對上級的部署要求,不是照葫蘆畫瓢,就是消極應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二是將低調演變成不盡責任,奉行“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滿足于當太平官,推諉拖拉、敷衍塞責,有功勞搶得快,出了問題上推下卸,做事做人比泥鰍還滑。三是將低調變異為不得罪人,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遇到矛盾當“和事佬”,對一些不良現象不敢抓、不敢管,對違法違紀問題不斗爭、不批評、不制止。凡此種種,都美其名曰低調。
這些將“低調”走了調的人,其行為的最大特點就是“懶”與“庸”。他們處事的原則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栽花,少栽刺”,目的就是保住自己的烏紗帽,謀求不斷晉升官職。其實,這種低調并不是真正的謙虛謹慎、善于藏拙,而是一種偽裝和狡猾。有些人為官幾十年,從來不顯山露水,逢人不是點頭就是敬禮,在群眾眼里是地道的老實人,是出了名的低調人物,可暗地里拉幫結派、貪污受賄的壞事一樣也沒少干。這種“偽低調”,最終只會導致其所在單位軟弱渙散,紀律松弛,烏煙瘴氣。
“低調”走調,主要有兩個原因。就個人的因素來說,一些人片面地認為“高調”是張揚的代名詞,而“低調”卻很容易被大家所認同,于是將“低調”作為一種托詞,把那些思想上萎靡不振、工作上不思進取、能力上尚欠功底的難言之隱,統統美名為“低調”,以掩瑕揚瑜。就環境的因素而言,有些地方和部門正氣不足,當“想干事”、“能干事”被視為是一種“顯擺”、一種“高調”時,低調就成了一些人頭上的金字招牌,誰要是被稱作低調,那隨之而來的是好評如潮,一路綠燈,“桂冠”接踵而至。兩種原因,盡管情況各異,但其惡果是等量齊觀、同日而語的。
真正的低調,乃是謙虛謹慎,善良友好;多干少說,埋頭奉獻;勇于負責,不事推諉;胸懷坦蕩,表里如一。反對變了調的“低調”,與真正的低調并不相悖,更不是鼓勵大家趕時髦、爭彩頭、圖虛榮、搞虛浮式的高調。這里的關鍵是處理好做人低調與做事高調的關系。高調做事,使人擺脫平庸,成就卓越。低調做人,使人從容淡定,寓平凡于偉大。這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遵循此理可以使我們獲得一片廣闊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業,贏得一個意蘊厚重、豐富充實的人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多一些坦坦蕩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志氣”;堅持原則、不怕碰硬的“勇氣”;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銳氣”;嚴于律己、品端行正的“凈氣”。這種本色低調,善莫大焉。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文章來源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欄目
原標題 | 《 別讓“低調”走了調 》
作者 | 顧伯沖
主播 | 賈冰
編輯 | 姜玉函
責編 | 朱浩銓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