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柳葉刀學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特聘教授李杰受聘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儀式舉行。
聘任儀式上,土木工程學院負責同志簡要介紹了學院學術委員會的設立背景與職責。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胡少偉為李杰院士頒發聘書,并代表學校對其受聘表示祝賀。他指出,李杰院士的加盟不僅是學院的重要榮譽,也將為推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李杰院士表示,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助力學院進一步提升學術水平和綜合實力。
座談會上,土木工程學院、水利與交通學院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學院的學科建設情況及發展困境,青年教師代表匯報了各自科研現狀及科研思路。李杰院士結合自身數十年教學科研經驗,圍繞“學科高質量建設”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兩大主題展開分享。
在學科建設方面,他強調,土木與水利學科發展需以工程需求為導向,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建議學院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依托現有平臺深化基礎理論研究,同時加強校企合作,推動成果轉化。
針對青年教師培養,李杰院士提出“終身學習是教師職業生命的根基”理念。他強調,面對學科交叉融合與技術迭代加速的挑戰,青年教師要以“知識積累為基、動態更新為徑、融會貫通為用”構建可持續發展能力體系。“從經典理論中汲取智慧,在學科前沿捕捉靈感,用工程實踐驗證創新”,李杰院士以自身科研歷程為例,指出青年教師應突破單一領域局限,主動探索新興方向與傳統學科的融合點,將跨領域知識轉化為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鑰匙”。
此外,他特別提到鄭州大學的文化底蘊與人才培養傳統,深情回顧了在母校的求學經歷,表示“文化環境是人才成長的沃土,母校的發展始終是我牽掛的事業”。
胡少偉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李杰院士的指導為兩院學科發展與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寶貴思路,學校將積極落實建議,優化青年教師成長環境,推動土木與水利學科躋身國內一流。作為鄭州大學杰出校友,李杰院士始終心系母校,曾多次在畢業典禮、學術論壇中寄語師生“以一生學習踐行報國使命”。此次座談會,將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為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注入新動能。
李杰,1957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開封市,1982年畢業于鄭州工學院(現鄭州大學),1984年獲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現重慶大學)碩士學位,1988年9月畢業于同濟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13年4月被丹麥王國奧爾堡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現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所長。
他長期從事結構工程與工程防災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隨機力學、工程可靠性理論與生命線工程研究中取得了具有國際聲望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立了隨機系統分析的廣義概率密度演化方程,解決了復雜結構的整體抗災可靠度分析問題,建立了以網絡拓撲優化為核心的工程網絡抗震優化設計理論等。曾領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曾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2001年)、上海市勞動模范(2004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等稱號。2014年,因在概率密度演化理論與大規模基礎設施系統可靠性方面的學術成就,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授予學術成就獎——Freudenthal獎章;2017年當選為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學會主席。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軟科綜合自鄭州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用于學術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