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臺灣海峽突然成了全球的焦點。
一大早,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位臺島周邊組織艦機多向抵近臺島,開始了一次突然的聯合演訓。
雖然解放軍在臺海演習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這次仍有不少與以往不一樣的地方。
比如,去年解放軍進行了代號為“聯合利劍-2024A”、“聯合利劍-2024B”的演習,而這次的演訓,第一天卻連代號都沒有,一直到第二天才給了個“海峽雷霆2025A”的代號。
比如,東部戰區接連發布了《借殼毒臺》《空殼禍臺》《破殼毀臺》三幅漫畫,有意思的是,漫畫中把賴清德畫成了一只綠色的蟲子,這可能是大陸官方在蔣介石之后第一次,以丑畫的方式展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形象。
還有,整個演習過程,各大官方媒體都開始了全程網絡直播,這也是之前很少見的。
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能讓大陸這么大張旗鼓地展示自己反臺獨的力量和決心?
也許,一切的一切,都要從賴清德的那次“國安高層會議”說起。
壹
某種程度上說,這次臺海聯合演訓,并不奇怪,因為整個3月份,臺海局勢都處于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狀態。
我們捋一下時間線:
3月12日,國臺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紀念《反分裂國家法》頒布實施20周年。
3月13日,賴清德對兩岸關系進行了重新定性,聲稱大陸已經是“境外敵對勢力”。
3月16日,東部戰區派遣艦機,“四不兩直”穿越海峽中線。
3月17日,大陸公布4名臺“資通電軍”人員信息,并揭露其對大陸網絡作戰罪證。
3月23日,臺“新竹海巡隊”扣押一艘載有50萬公升燃油的大陸補給船,并逮捕6名大陸船員。
3月26日,國臺辦網站正式上線“臺獨”打手、幫兇迫害臺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并公布了舉報郵箱。
3月26日,臺灣當局將一個嫁到臺灣的大陸湖南籍女士劉振亞,以其“支持武統”為由驅逐出臺灣。
3月28日,臺軍在金門烈嶼的習山湖海灣搞了一場“太武操演”,炮口朝向大陸,向海面猛烈開火,炮彈就落在廈門港外。
3月29日,《解放軍報》發表評論,說了八個字: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說實話,在以前,兩岸局勢也不是沒緊張過,一般來說,只要一方低調處理一下,事情也就過去了。
但這次呢?整個三月份,雙方好像杠上了,一點也沒有退讓的意思。
其實吧,不是雙方不想讓,而是已經沒有退讓余地了:
人家賴清德,把臺獨路線圖都搞出來了!
起因,是在3月13日,賴清德突然召開了一個所謂的“國安高層會議”。
在“國安高層會議”上,賴清德叫囂:“過去這段期間,中國更利用民主臺灣的自由與多元開放,吸收黑道、媒體、名嘴、政黨乃至于現、退役軍警,在我們的內部進行分化、破壞、顛覆等活動。這樣的中國,已是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我們沒有選擇,必須采取更積極的作為。”
然后,賴清德就拋出了“反制大陸滲透策略五個方面策略”,因為一共有17項措施,所以又被稱為“賴十七條”。
提出之后,無論是大陸官方媒體還是自媒體,都進行了系列批判,但幾乎沒有一家能講清楚“賴十七條”是什么的。
那么,“賴十七條”到底有什么內容呢?我們一條一條看。
“賴十七條”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軍隊的。
1.全面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
2.制定《軍法官人事條例》及軍事法院、軍事檢察署組織法;
3.研擬在《陸海空軍刑法》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的處罰條款。
《軍事審判法》其實起源于蔣介石時代,臺灣省對于軍人的偵查、控訴、審判等都要根據這個法律進行,而《軍法官人事條例》和《陸海空軍刑法》都屬于這項法律的附屬法。
軍事審判制度有啥特點呢?
一方面,蔣介石的《軍事審判法》適用對象,不僅包括軍人,也包括平民,也就是說,只要你在“戰時狀態”,妨礙作戰行動,動搖軍心,那就可以用《軍事審判法》來審判你。這就跟當年的軍統一樣,哪怕你是老百姓,他們也能把你抓來嚴刑拷打。
另一方面,《軍事審判法》實行以來,由于自成體系,外界無從監督,一直存在著大量的黑箱作業、官官相護、球員兼裁判等問題。也就是說,你如果被軍事審判錯判了,投訴都沒地方投訴。
所以在2013年馬英九執政時期,民進黨利用洪仲丘案審判的“不透明”發難,逼迫馬英九廢除“軍事審判法”,將審判權從軍法機關移交一般司法機關。
但現在呢?賴清德突然又把這個軍審制度給撿起來了。
為啥?
因為在臺灣,無論是軍方,還是民間,都還有不少支持統一的力量,有些臺灣統派甚至打著五星紅旗在街上游行。還有不少退役將軍或有影響力的軍方人士,常常表達不支持臺獨的言論(當然,這并不代表他們支持統一),而綠營就算想搞他們,也師出無名。
那立法吧?國民黨掌控的立法院又過不了。
而恢復軍審制度之后,就相當于賴清德繞過立法體系和司法體系,擁有了一個自己能控制的司法機構,想搞誰就搞誰了。
只要軍方認為你是“擾亂軍心”,你就是“擾亂軍心”!說你是“對敵人效忠”,你就是“對敵人效忠!”
這樣一來,就能適用《軍事審判法》進行不公開的審判。
至于法官嘛,根據《軍法官人事條例》,也是由賴清德任命的,還怕他們“不講政治”?
有意思的是,賴清德著重強調了對叛亂、利敵、泄密、廢弛職務、抗命等行為,直接交給軍事法院審判。
說實話,現在臺軍上上下下都知道打不過大陸,大部分人都處于一種擺爛狀態,現在好了,連“廢弛職務、抗命”都有罪了,這就是倒逼臺軍上去送死了。
簡單來說,賴清德通過這三條,相當于在臺灣軍方腦袋上加上個緊箍咒,讓臺軍全面成為一支服務于“臺獨”的軍事力量。
第二部分,是針對民間的。
4. 清查臺灣居民申領的大陸身份證、居住證等證件;
5. 限制大陸(含港澳)人士申請來臺定居,要求放棄原戶籍與護照。
6. 提高臺灣赴大陸旅游風險意識;
7. 落實公職人員赴大陸交流的揭露制度;
8. 對大陸人士來臺交流進行風險管理;
9. 限制兩岸宗教、文化、教育交流,建立宗教團體赴陸交流審查制度;
10. 強化對臺灣藝人在大陸發展的管控,查處涉及“危害臺灣尊嚴”的言論;
很顯然,這七條就是奔著斷絕兩岸交流去的。
說實話,兩岸之間之所以有這么深的敵意,交流不暢是很大一個因素。
臺灣人覺得,大陸人又窮又落后又壓抑,傻子才會跟大陸統一。
但是,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的臺灣人來到大陸,在大陸定居,看到大陸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會覺得民進黨把自己騙了,比如臺獨色彩濃厚的臺灣網紅鐘明軒,來了大陸之后對大陸態度卻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變。
親眼見證的東西,要比網絡上接觸要震撼人心得多,越多臺灣人來到大陸,了解大陸,那么臺獨的分裂圖謀就永遠無法得逞。
這也是賴清德最頭疼的事情。
所以這次,才著重強調了這幾條。
比如要清查看看多少臺灣人一邊拿著臺灣省的身份證,一邊拿著大陸的身份證、居住證,你都拿大陸證件了,那就是臺灣的叛徒!
比如大陸人要在臺灣定居就要放棄大陸戶籍,這就是要強迫人“二選一”了。
有意思的是,在香港修例風波時,民進黨作為幕后黑手之一,收留了不少香港逃過去的黑暴分子,臺灣叫他們“覺青”,現在讓“覺青”放棄香港身份,不知道他們作何感想?
其他的所謂“風險管理”,其實說白了就是不歡迎臺灣人去大陸,同樣也不歡迎大陸人來臺灣。
最搞笑的是,賴清德竟然連明星都要管。誰要是表態支持一個中國,就要實施“調查和懲戒”。
明星擁有極大的號召力,他們的表態,對于公眾的觀點是有巨大影響的,而現在臺灣娛樂業不景氣,明星都在大陸撈金,自然要說大陸人喜歡聽的話,這一點賴清德攔是攔不住的。
但是,如果把這種行為貼上“國安”的標簽、扣上“統戰”的帽子,就可以恐嚇住臺灣明星和民眾,讓他們產生“寒蟬效應”,不敢講真話,不敢看實情,這樣就能有效阻斷兩岸的交流。
第三部分,是應對“大陸滲透”。
11. 防止大陸通過互聯網、AI等工具對臺進行認知作戰;
12. 完備相關執法規定;
13. 深化青年學子對大陸的“識讀教育”。
說實話,賴清德有點賊喊捉賊了。
這些年,是誰在通過互聯網、AI等工具進行認知作戰?
就是臺灣的1450網軍啊!
從這次國家安全部曝光的“臺獨”網軍頭目來看,臺軍的網絡部隊天天在進攻大陸,網絡戰爭天天在上演。大陸的負面輿情,起碼有一半都是臺獨網軍炒作起來的。
顯然,賴清德也怕大陸有樣學樣,所以才會提前著手,讓臺灣方面做好防范。
至于深化青年學子對大陸的“識讀教育”,說白了就是推動“臺獨意識形態教育”進課堂、進學校,讓臺灣孩子不知道自己從哪來,不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認識岳飛不認識孫中山,徹底忘掉自己的根。
第四部分,搞綠色恐怖。
14. 將國民黨、民眾黨等反對黨定義為“境內敵對勢力”,推動“大罷免”清除異己;
15. 以“國安”名義擴大審查范圍。
這兩招,擺明了是為了清洗內部了。
咱們都知道,臺灣省領導人選舉雖然綠營占優,但在“立法院”,卻是藍營占優。
在“立法院”中,在野黨的整體策略,是拼命掣肘賴清德,不論賴清德的什么政策,都要想辦法否決,讓賴清德任內啥也干不成,最后在2028年大選中被選民拋棄。
但這種策略,是賴清德不能容忍的,必然要反擊。
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把國民黨、民眾黨等反對黨定義為“境內敵對勢力”,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以“國安”名義審查調查,然后就能將其民意代表干掉了。
目前,民進黨立法機構總召柯建銘已經主導發起了“大罷免”。
所謂“罷免”,其實還算是規則內的,就是利用法律針對個別履職能力不佳民意代表的“特例情況”,號召支持者采用聯署的方式啟動罷免案。
但是柯建銘的意圖,是借著“境內敵對勢力”的由頭,把“特例情況”推廣至全臺大多數在野黨籍區域民意代表,包括韓國瑜、江啟臣及所有41席國民黨區域民意代表。
目前,島內選務機構統計,已經收到了54份罷免案提議書,其中34份都是針對泛藍民意代表的。
根據目前的進程做推算,罷免投票大約會在7月舉行。如果民進黨的計劃成功,就有很大概率奪回“立法院”控制權,賴清德行事,就再也沒人能阻攔了。
第五部分,經貿往來。
16. 對兩岸經貿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策略性結構調整”;
17. 推動經濟“脫中”,配合美國組建“非紅供應鏈”。
賴清德很清楚,經過幾十年的休戚與共,大陸和臺灣的經濟,其實已經分不開了。
但就是因為這種經濟上的緊密聯系,才導致臺灣和大陸不可能徹底分開。
原因很簡單,只要臺商還在大陸經營,只要大陸商品還能進入臺灣,那么人員、資金、物流的往來就不可避免,那么賴清德推動的兩岸斷絕交流也就不可能實現。
所以,賴清德授意“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提出“建立非紅供應鏈”的想法。簡單來說,就是排除大陸企業、部件和原材料的全西方供應鏈。
哪怕你大陸的供應鏈商品質量再好,價格再低,只要你是大陸的,那我臺灣就不要!說白了,就是臺灣方面的“脫鉤斷鏈”政策,準備和大陸徹底斷絕經貿往來。
說實話,這種違反經濟規律的決策,一定會面臨巨大阻力,不過,打造“非紅供應鏈”已經上升到賴清德的“戰略決策”程度,不要低估賴清德的決心。
這十七條,涉及政治、軍事、文化、經貿以及意識形態的所有領域,說白了,就是賴清德發動島內綠色恐怖的動員令,也是其賴清德“臺獨”立場的總闡述,更是執行“臺獨”路線的系統部署。
用心險惡、危害巨大。
貳
我們還記得,在1996年,解放軍在臺海也搞過一次超級大的演習,兩岸幾乎擦槍走火。
那次演習的起因是什么?是李登輝1995年竄訪美國時,公開鼓吹“中華民國在臺灣”“在臺灣的中華民國”,觸發了大陸的底線,所以才開始演習的。
說實話,相比“賴十七條”,李登輝的分裂言論,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李登輝的言論都能引發一次演習,那如果“賴十七條”出來了大陸連個反應都沒有,那是不是顯得大陸太好說話了?
那么這次演訓有什么特點呢?
首先,從“演習”,變成了“演訓”。
咱們都記得,去年的臺海演習,叫聯合利劍2024A演習、聯合利劍2024B演習。
什么是演習?它是一個臨時行動,有開始時間有結束時間,不會長期搞。
而“演訓”呢?多了個“訓”字,既然是“訓”,那就是例行工作,常態化了,今天要訓,明天也要訓,這就為解放軍在臺海周邊海域長期軍事存在提供了依據。
而且,這次演訓事先沒打招呼,直接開搞,無論是大陸的官方,還是一向自詡“國軍盡在掌握”的臺灣方面,事先都沒有任何消息流出來。
顯然,這是一次教科書式的“冷啟動”。
冷啟動這個概念起源于冷戰時期的蘇聯,簡單來說,就是不經過任何預熱(戰備等級轉換、部隊動員和整備),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把士兵直接從軍營中拉出來,向德國發動戰略進攻。
此時的北約部隊都在營區睡覺呢,連前哨陣地可能都沒進入,所以蘇軍就可以輕松突破防線,達到戰略意圖。
“冷啟動”可以很好實現戰役的突然性,對于撕開固守防線非常有好處。但缺點也很明顯,組織太復雜了。
比如,陸軍你要完成作戰編組吧?各部隊進攻哪里?遇到火力點找誰協調召喚炮火支援?各個友鄰部隊之間怎么聯絡?怎么分配作戰地域?怎么做好一線二線部隊的銜接?
空軍,你要協調數個飛行師的上百架次飛機從不同的機場起飛,如何保證同時出現在同一空域對目標發起進攻?誰轟炸誰掩護誰奪取制空權?
海軍,你的艦對地導彈打擊哪些目標?你的艦炮如何清掃漏網之魚?岸灘的障礙如何清掃?
火箭軍,你的“點穴”導彈航路怎么規劃?如何引導如何達到最大殺傷效果?
這么多打擊手段,誰先到,誰后到,誰先發起進攻,誰其后跟上,導彈和戰機之間如何不互相影響,都需要極為嚴密的協調。
這種容不得一點錯誤的配合,光靠紙面上的推演,是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準確的,必須開展實戰演訓,看看各軍兵種的配合有沒有什么問題,火力有沒有銜接上,作戰想定是否科學嚴謹,一線部隊對執行作戰計劃的能力怎么樣,等等,來驗證作戰方案的可行性。
只有這些項目都訓練得滾瓜爛熟了,像高考那樣一模二模三模都考得胸有成竹了,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武統行動80%以上的工作,唯一和實戰有區別的,無非就是發射按鈕是不是要真的按下去而已。
這就是演訓的真正目的,意味著對臺作戰的全面就緒。
其次,演訓內容也有變化。
聯合利劍2024A的演習內容是:
海空戰備警巡、聯合奪取戰場綜合控制權、聯合精打要害目標。
聯合利劍2024B的演習內容是:
要港要域封控、對海對陸打擊、奪取綜合制權。
而這次演訓呢?變成了:
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
看到沒?警巡、奪權、打擊基本都沒變,但“要港要域封控”封控變成了“要域要道封控”。
在解放軍的“軍語”中,每一個字都不是隨便說的,每一個詞都有現實的行動對應。
啥叫“要域要道封控”呢?
顯然,這并不是針對臺灣的,而是針對美國的。
最近幾年,美國人一直在炒作一個概念: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 - Access/Area Denial,簡稱A2/AD)
反介入/區域拒止算是美國人設想中的中國防止美國干涉臺海之戰的戰術,其核心是建設三層“反介入”火力網,第一層是東風26和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覆蓋到2500公里。第二層是中國055發射的YJ21和航母的J15,這個可以保證1000-1500公里的反擊能力。第三層是1000公里以內中國有J20隱形戰斗機和電子戰飛機以及水下潛艇,通過空中和水下的聯合打擊,威懾美軍航母的介入。
看起來,中國也的確在踐行這種反介入/區域拒止戰術,但問題在于,這種戰術是美國人提出來的,你按美國人的戰術來規劃自己的戰爭,能真正攔住美軍介入么?
如果美國航母根本不靠近,而是出動F35戰斗機和B2轟炸機,打擊解放軍的登陸船團呢?
如果美軍采取“圍點打援”戰術,以遠程導彈阻斷海上運輸能力,圍困登島解放軍,重演金門登陸戰呢?
如果美國不出手,而是要求日本和韓國分別偷襲青島基地和舟山基地呢?(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3月30日訪問日本期間秘密商討的事情)。
說實話,除非中國能先發制人,在登陸戰役發起的同時,直接攻擊美國駐日韓基地和西太平洋上的美軍艦隊,否則很難防止美軍進行這種攻擊。
但這樣一來,就相當于主動向美軍宣戰了。
所以,中國要演練的是“要域要道封控”,臺灣方面的力量逃不出去,外界的打擊力量也進不來。
目前,臺島周邊的要域要道主要是兩個方向,一是東北方向,那邊有美軍的沖繩基地。二是東南方向,那邊有美軍的菲律賓基地。
所以中國這次派遣了055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和054A型護衛艦前往東北方向,派遣山東艦前往東南方向。
為啥讓航母在東南方向?因為卡爾文森號航母正在趕往印度洋戰區(想想美軍最近對伊朗發出的戰爭威脅),現在已經進入蘇祿海,為了防止美國航母掉頭,派一艘航母盯著是有必要的。
如果卡爾文森號前往臺海,那么山東艦剛好可以跟它過過招。
如果卡爾文森號航母繼續前往中東,那么亞太就會成為美國海軍力量真空,那大陸完全可以趁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突破一些臺獨分子的“紅線”(比如戰機飛越臺島),狠狠打擊臺獨分子的囂張氣焰。
第四,這次演習不僅有海軍,還有海警。
4月1日,中國海警局東海分局新聞發言人朱安慶表示,多支海警艦艇編隊位臺島周邊海域組織執法巡查,開展臨檢拿捕、攔截扣押等科目演練。
說實話,雖然海警也是武警序列,雖然武警也過八一節,但海警還真的不算軍隊,只能算是公務執法力量。
顯然,這是一種新的斗爭模式,以軍事壓逼為后盾,以民事執法為主要力量進行紅線突破。
大陸心里很清楚,我知道我說什么你都不會乖乖統一,沒關系,我先從海域執法做起,一步一步壓縮你的行政執法空間,一直壓到你的岸邊。
這就是4月1日大陸宣傳海報上面“進逼”二字的真實含義。
說實話,這就給臺灣當局出了一個大難題。
你出動軍力對抗吧,大陸的軍艦在后面盯著呢,你根本打不贏,而且一旦你開火,那你就是破壞臺海和平的罪魁禍首。
你出動公務船對抗吧,大陸的海警船噸位都比較大,很多都是軍艦退役的,按軍標建設的,你一個民標產品要玩撞船的話,肯定是撞不過的。
結果,就是臺灣的行政執法空間一步一步被壓縮,最后只要大陸愿意,完全可以把臺灣的海上執法力量壓得港口都出不去,連自己的海域執法權都沒有了,你還談什么“主權國家”啊!
等時機成熟的時候,上岸去開展一些打擊犯罪的活動,也不是不可能了,這不就實現了實際管轄權了么?
可以說,這種公務船在前,軍艦在后的斗爭模式,算是當前既有效震懾臺獨分子、有效剝奪臺灣各種權利,又能控制事態不升級的一種好辦法。
總之,這次演習相比以往,實戰化的味道更濃了,各兵種各要素,基本都是按照真正登陸作戰來的,可以說,這就是未來解放臺灣的一次預演。
叁
那么,這次演習會直接演變為戰爭嗎?
說實話,可能性很小。
我們必須明確,無論怎么說,現在國際形勢尚不明朗,臺灣問題還不到武力解決的最佳時機,這是我們對臺戰略必須承認也不能回避的出發點。
所以,大陸的現在的戰略,是搶占臺海局勢的主動權。
簡單來說,就是我可以決定什么時候打,但我不能被你逼著打,掉進你的預設時間和預設戰場(俄羅斯就是掉進了西方的預設時間和預設戰場陷阱了,結果拖到現在也沒徹底解決)。
要執行這個戰略,有個前提,那就是臺灣當局不能太過于挑釁,否則臺灣宣布獨立,那大陸就失去了主動權,不想打也要打了。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蔡英文在任這八年期間,雖然一直在搞臺獨,但總體比較低調,不敢明目張膽宣稱兩國論,所以大陸除了2022年佩洛西竄訪臺灣那次之外,也沒有搞這么大規模的圍島演習,說明兩岸對抗歸對抗,但還是有默契的。
但是賴清德上來之后呢?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相比蔡英文,賴清德有一個外號,叫“務實臺獨分子”,簡單來說,就是他是真真正正在為臺獨做準備的。
軍事上,賴清德大幅提升臺防務預算,2025年防務總預算再創新高,達到6470億新臺幣,增長7.7%,占島內GDP的2.5%。拿著這些錢,開始借鑒俄烏經驗,大批采購無人機,作為建立“不對稱戰力”的重要內涵。
簡單來說,臺軍的戰備方向,已經從“決戰灘頭”“阻敵登陸”,演變為“敵后作戰”了,目的就是在臺灣戰場泥潭拖住中國大陸,就像烏克蘭拖住俄羅斯一樣。
在政治上,賴清德頻頻放炮,特別是去年的“雙十”講話中,賴清德妄稱“臺灣擁有主權,和中國大陸沒有關系,是世界上一個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臺灣都是“我們國家的名稱”,把兩岸最后一點默契給撕破了。
在內部統治上,賴清德將司法機關工具化,前有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因涉弊案被檢方帶走,后有民眾黨前主席、臺北市前市長柯文哲突遭指控貪瀆并被要求判刑26年,同時還通過操弄“大罷免”來打擊在野黨,奪回對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的控制權。
更關鍵的在于,賴清德大搞“綠色恐怖”,動輒威脅恫嚇、打擊報復那些發表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支持兩岸統一言論的社會人士,企圖制造“寒蟬效應”,壓制支持統一的聲音,進而塑造支持“臺獨”分裂的社會氛圍。
這次的17條,說白了就是賴清德在搞“綠色威權”“臺獨專制”,如果搞成功,臺灣就沒人能再制約賴清德,臺灣省也就成為賴清德徹底掌握的臺獨工具,服務自己的臺獨總路線。
從這些表現來看,賴清德比蔡英文更麻煩,更危險。
一旦某一天賴清德宣布獨立,那大陸想不動手,也不行了。而這和大陸的整體戰略需要是背道而馳的。
那怎么辦?你不體面,我就幫你體面。
你挑釁一次,我就逼近你一步,逼近到你的24海里毗連區。
你再挑釁,我再切一節香腸,切到你的12海里線。
如果下次賴清德繼續升級論調的話,那么勢必還要更高層級的軍演,進逼臺海海岸。
下下次呢?是不是該“總統府”上插紅旗了?
有人可能說,老是搞演習,一次兩次還有威懾力,老是這樣人家都疲了,都不怕了咋辦?
沒事,這樣反而最好了,如果臺灣真的疲了,疏于防備的時候,我突然從外面蹭蹭變成進去,臺灣問題不就解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