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下午1點半,廣州荔灣區某居民樓里突然“轟”的一聲巨響,整棟樓都跟著震了一下。業主群里瞬間炸鍋:“我還以為地震了!”“哪家煤氣炸了?”
等消防車和救護車趕到現場,人們才知道:15歲的初二學生小林(化名)在家偷偷做化學實驗,結果操作失誤引發爆炸。醫護人員拍下的畫面里,他滿臉是血,衣服被炸得破破爛爛,眼睛和肚子傷得最重,好在搶救后保住了命。
追問細節。試劑哪來的?應急管理局只確認了“在家做實驗”,但沒公布具體材料。家長是否知情?網傳鄰居透露小林父母平時忙工作,孩子常一個人在家鼓搗瓶瓶罐罐,當時家里只有一位老人。學校教過化學嗎?教育局回復初二還沒開化學課,小林純屬“自學成才”。
網友吵翻了,該罵孩子作死,還是夸他有勇氣?支持派:“我小時候也拿潔廁靈+84消毒液制氯氣,現在成了化工工程師!不能因噎廢食!”反對派:“在居民樓玩爆炸物就是害人害己!家長監護失職必須重罰!”神評論:“建議學校考試加一道題:在家做實驗炸了樓,該打120還是119?”
但家庭畢竟不是專業實驗室,孩子偷偷在家做實驗,家長真攔得住嗎?
2013年8月,山東某地15歲少年小齊中考后在家中做實驗,炸壞了家里的玻璃,嚇壞鄰居,所幸自己沒有受傷。2022年6月,臺灣省桃園市一18歲高中畢業生在家做實驗引發爆炸,家里的窗框都被炸到一樓,自己受傷。類似案例表明,青少年的好奇心,家長攔不住。
學校能否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非常遺憾,不少學校實驗課還在“紙上談兵”,初中課本上有教學生制取氧氣,但很多學校怕出事,連酒精燈都不敢讓學生點。結果就是:學生理論考滿分,實操連試管都不會洗。小林這類“野路子”反而更敢動手。
買化學試劑容易嗎?很不幸,唾手可得,筆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硝酸銨”,就有兩家店鋪,標著“實驗試劑”“實驗科研”。不需要任何資質證明,就可以下單購買。
130多年前,諾貝爾在自家后院研究炸藥炸死親弟弟,但那時可沒有15層居民樓。現在孩子想做實驗,要么冒著炸家的風險,要么只能看視頻過癮。怎么辦?
當然不能因噎廢食,出了幾次事故就不讓孩子探索。教育部都在出臺文件,鼓勵中小學積極開展科學教育,未來也需要更多的創新性人才,家長也要看到實驗對培養孩子理工科素養的重要性,積極支持。
其實,真正的科學實驗,只要使用符合標準的器材,按照規范操作,出安全問題的概率很小。按照這個思路操作,還是可以給孩子們一個較好的實驗環境。
解決孩子們做實驗難題的,首當其沖應該是學校,學校在開齊開足實驗課程的同時,還可以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滿足孩子們探索的需求。青少年宮、科技館可以在節假日時間對中小學生開放。
如果還有孩子愿意在家里做實驗,建議請老師列出危險實驗清單,由家長掌握。家長網購實驗器材時,盡量和老師取得聯系,把好實驗器材關。孩子在做實驗時,家長最好參與或旁觀,做好各種監護措施。
當求知本能與安全保障形成制度性共振,少年們的探索能量自會流向安全的河道:學校需讓實驗室成為科學啟蒙的主戰場,科技館青少年宮可以作為節假日補充,家長要化身探索路上的同行者。畢竟,創新人才培養不是用禁令筑起玻璃罩,而是該用規范托起火種,這才是教育對創新火種最好的守護方式。
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