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病五科團隊成功完成醫院首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51歲的李先生因近期反復出現活動后心前區疼痛而前來就診。心血管病五科副主任鄒國良經過詳細問診及檢查后,診斷其為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因患者基礎疾病復雜,曾多次行冠狀動脈支架術,建議患者復查冠狀動脈造影,必要時行腔內影像學檢查,以明確冠狀動脈病變情況。
心血管病五科醫生團隊通過橈動脈血管入路,對患者行冠狀動脈造影術。造影可見患者前降支中段支架內膜增生,再狹窄約50%。考慮造影結果與患者臨床癥狀不符,經綜合分析患者情況并征得患者同意后,決定行腔內影像學檢查。
術中,鄒國良順利將指引導管放置于左冠脈開口,并成功應用NS導絲通過病變部位到達血管遠端。隨后,沿導絲將OCT/IVUS探頭放置于病變遠端,開始行血管內成像掃描。OCT檢查提示最小管腔面積僅1.55mm2,遠遠不能滿足心臟供血需求,因此決定立即行介入治療。
在鄒國良和杜春波醫生的默契配合下,經充分預處理病變后,成功在支架再狹窄部位植入1枚藥物球囊。術后復查OCT顯示,最小管腔面積達5.08mm2。術后,患者心前區疼痛癥狀明顯緩解,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安全返回病房。心血管病五科護士長張蕾蕾帶領護理團隊為患者提供了詳盡的術后指導和心理疏導。
中醫理論強調“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這類標急之證,現代介入技術可快速實現“脈道以通,血氣乃行”;而針對冠脈微循環障礙所致慢血流、X綜合征等本虛標實之證可行中醫藥調理,形成“介入即刻通脈+中醫長效固本”的整合治療方案。介入術后,患者在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同時,配合中醫“益氣活血,降濁通脈”等療法,可延緩冠脈病變進展,減少西藥副作用。
心血管病五科踐行“西醫精準干預保平安,中醫整體調理促康復”的診療理念,未來將繼續推進心血管介入技術與益氣活血、痰瘀同治相結合的方法,為龍江百姓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