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圈社劉書寧】今天#全球股市巨震#的詞條登頂微博熱搜榜單,清明節復工迎來了晴天霹靂。
4月初,老天似乎與金融市場開了一個愚人節的玩笑。在剛剛過去的4個交易日(A股是3個)中,全球股票已整體下跌7.45%;黃金、原油等大類資產也明顯走弱。美股三大指數連續兩日重挫,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應將這一暴跌也蔓延到了亞太和歐洲市場。
受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貿易摩擦升級,市場的恐慌情緒彌漫,資金開始從風險資產流向避險資產,同時也從高估值的科技股流向防御性板塊,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等大型科技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暗流涌動 科技公司夾縫求生
將目光從國際市場轉回國內,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港股市場,中國科技股如小米、騰訊、阿里巴巴、美團、快手等均出現大幅下跌,跌幅普遍超過8%。
著名財經評論家吳國平表示,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是外圍傳導加上國內恐慌情緒宣泄導致。暴跌過后往往帶來暴漲,預計幾天后有望迎來修復行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少鵬也表示,A股全線暴跌是對美國錯誤關稅政策的過度反應。
暴跌之后是否能夠回彈到正常水平目前是不得而知的,不過國內科技公司在多重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似乎也從未來可期走向了愁云慘淡。
隨著逆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我國科技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戰略或受貿易壁壘和政策限制的影響,市場份額被不斷擠壓。前有華為芯片供應鏈被切斷,中興通訊受美國7年技術出口限制,后有TikTok被勒令退出美國市場。
目前,特朗普表示,將“TikTok”的美國業務出售期限延長75天。字節跳動能否繼續在美利堅大陸上大展拳腳,在協議未達成前一切都處在極大的不確定中......
企業面對國際市場腥風血雨的力不從心,回到國內市場的壓力也不容小覷。眾多科技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已然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以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2024年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僅有4.3%,遠遠低于全國工業企業6%的水平。理想汽車凈利潤下滑31.37%,蔚來凈虧損擴大8.1%,小米汽車全年虧損達62億元。
其他領域更是如此,智能家居業務重合競爭致使小米和美的十年盟友變為對手,電商巨頭的“1元包郵”和“滿減大戰”的戰場中,死傷的全是勢單力薄的中小型商家。
一萬六iPhone成現實?關稅大戰下水漲船高的進口產品
在這場全球股市大地震中,叫苦連天的不只有受重創的科技股,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更要注意捂好自己的錢袋子。
早在去年11月,宜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采訪時表示,關稅政策使得企業難以維持低價,最終成本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此次受到由“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股市巨震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家具、電子產品、汽車、服裝和紡織品等門類上。
其中最讓人吃驚的是,我們有可能迎來1.6萬元的蘋果手機。
目前蘋果公司90%的手機在中國組裝,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測算,對中國加征關稅將使蘋果公司每年增加約85億美元的成本。相比起自行消化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3月底,蘋果CEO庫克開啟2025年首次中國行,試圖緩解2024年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上的萎靡態勢。在既有的同行業品牌競爭影響下,此次關稅動蕩引起的股市風波似乎又給蘋果澆了一盆冷水。
市場的寒冬已至,一切的動蕩和不確定性都應驗了巴菲特的那句話,“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