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醫藥近年業績持續虧損、合規內控頻頻亮紅燈,其核心產品近日又被多地醫保部門暫停采購
《中國科技投資》張婷 何梓嫣
近日,西藏自治區醫療保障局(下稱“西藏醫保局”)發布公告稱,天津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天津未名”)生產的α2b噴霧劑抽檢結果為“生物學活性不符合規定”,建議當地醫療機構暫停采購天津未名生產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天津未名為未名醫藥(002581.SZ)旗下子公司,其生產的人干擾素產品為未名醫藥的核心產品。
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是一種重組干擾素類抗病毒藥物,常用于治療由病毒引起的皮膚感染如初發性皰疹或HPV感染導致的尖銳濕疣等病癥,在抗病毒治療領域應用廣泛。
去年以來,未名醫藥多次因關聯交易及信披問題被監管責罰,而此次核心產品被暫停采購,意味著其來自經營層面的壓力倍增的同時,產品質控亦將面臨市場拷問。此外,較高的銷售費用、業績虧損,讓未名醫藥的經營壓力持續增高。2016年至今,九年時間里未名醫藥未進行過分紅,其股價已破發并跌破10元/股。
核心產品被多地暫停采購
3月26日,西藏醫保局官網發布《關于暫停采購天津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的通知》稱,近期藥監部門對天津未名生產的α2b噴霧劑進行抽檢,檢驗結果為“生物學活性不符合規定”。按照相關要求,建議該區醫療機構暫停采購天津未名生產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中選企業封存召回,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記者注意到,干擾素省際聯盟采購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于暫停采購天津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的公告》文件中指出,天津未名生產的α2b噴霧劑抽檢結果“生物學活性不符合規定”,建議聯盟地區醫療機構暫停采購天津未名生產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落款日期為2025年3月10日。據悉,“干擾素省際聯盟”是由江西省牽頭組織的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聯盟,成員覆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等29個省、市、自治區。3月12-13日,浙江省醫療保障局、內蒙古自治區醫藥采購中心亦相繼發布公告暫停天津未名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在該地區交易資格。
2023年12月,未名醫藥曾發布公告稱天津未名參加江西省干擾素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擬中選,該次中標的人干擾素產品在2022年營收約2.29億元,約占未名醫藥當年營收總額的64.27%。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未名醫藥干擾素產品營收達到1.42億元,營收占比達到67.4%,毛利率為81.01%,是未名醫藥毛利最高和增長最快的業務。而未名醫藥干擾素業務收入均由天津未名提供。這意味著,各地相繼暫停天津未名生產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未名醫藥今年經營業績壓力或將進一步加大,若長時間未能恢復采購,也將導致相關庫存問題。
近年來,集中采購中超低價藥品引發的藥品質量擔憂問題仍未消散,天津未名的產品卻被藥監部門直指“生物學活性不符規定”,引發市場關注。
針對“生物學活性不符規定”的原因以及這是否意味著藥品質量不過關的問題,一位制藥行業從業人士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業內認為的藥品質量不過關一般與藥品含量過低或過高或者有關物質超限、關鍵檢測項不符合規定有關。如某個仿制藥,在投入臨床之前需要進行BE(生物等效性試驗),數據顯示各方面都控制得很好并且質量沒有問題,但也會出現BE不過關的情況。而有些藥品含量、有關物質或者其他關鍵檢測項結果都很好,但生物活性不通過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可能與工藝或儲存條件存在問題有關。因此,天津未名產品被指“生物學活性不符規定”并不意味著該產品質量不過關,需具體分析。然而,截至目前,就產品“生物學活性不符規定”問題,未名醫藥始終未對外進行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進一步優化藥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方案》”)在業內流傳,《方案》明確提出將“高風險品種審慎納入集采”“堅持高質標準”和優化競價規則、價差熔斷規則等內容。該《方案》釋放出強烈的由“唯低價”向“重質量”轉變的集采方向信號,備受市場關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亦提到“優化藥品和耗材集采政策,強化質量評估和監管,讓人民群眾用藥更放心”等相關內容。
經營虧損 內控問題亟待重視
除了上述藥品質控問題受到質疑外,未名醫藥的合規內控問題亦頻頻亮起紅燈。
2024年,未名醫藥就多次因內控和信披問題被監管部門處罰。1-2月,未名醫藥因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資金往來、未按規定披露對外擔保、2022年度業績預告信息披露不準確分別被山東證監局、深交所出具警示函。4月24日,未名醫藥因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及非經營性關聯交易和未按規定及時披露重要合同及合同履行的重大進展被中國證監會責令改正和警告,并處310萬元罰款,相關責任人分別禁入市場5-10年,深交所亦為此下發關注函;8月,未名醫藥再次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11月,未名醫藥原高管之女內幕交易未名醫藥股票被深圳證監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150萬元罰款。
上述處罰多與原實控人“偷賣”上市公司資產事宜有關。2022年8月,未名醫藥在調取工商備案資料時,發現杭州強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杭州強新”)已入股其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廈門未名”)。2022年5月,未名醫藥原實控人、董事長潘愛華,伙同時任廈門未名CEO羅德順,將廈門未名34%的股權通過增資的方式,引入杭州強新,作價近29億元。實際上,杭州強新未實際向廈門未名進行出資。面對核心資產被“隱秘”轉移,未名醫藥董事會向警方報案,潘愛華等三人先后被警方抓獲。
2024年2月19日,未名醫藥發布公告,經法院審理,公司原實控人潘愛華,犯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但潘愛華等三人均對上述判決認定的事實和理由不服,堅持無罪辯護意見,已提出上訴。時至今日,該二審訴訟仍未開審,潘愛華的律師團隊近期在社交平臺提出了相關無罪辯護觀點。未完結的訴訟糾紛,或仍在未來一段時間影響著未名醫藥。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未名股權交易背后是潘愛華與科興生物(SVA.O)董事長尹衛東圍繞中國疫苗龍頭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科興”)的利益博弈。2018年以來,潘愛華與尹衛東作為北京科興主要股東,在公司發展等問題上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并上演了系列實控權爭奪的鬧劇。彼時,廈門未名直接持有北京科興26.91%股權。而失去未名醫藥實控權的潘愛華企圖憑借該筆增資交易,讓其在廈門未名、北京科興中擁有話語權,以此來抗衡尹衛東,但最終卻讓自己身陷囹圄。
未名醫藥的業績并不盡如人意。2019-2023年,未名醫藥收入分別為5.68億元、2.77億元、4.03億元、3.57億元、4.3億元,整體呈下滑態勢;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63億元、-1.96億元、2.71億元、-0.15億元、-3.32億元。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未名醫藥預計虧損9500萬元-1.5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未名醫藥銷售費用雖在下滑,但占營收比例并不低,亦一定程度擠壓著其盈利空間。其中2020年,未名醫藥的銷售費用達2.86億元,超過了當年營業收入。2021-2023年,未名醫藥銷售費用分別為3.45億元、2.92億元和2.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64%、-15.31%和-1.43%,分別占同期營業收入約86%、82%和67%。2024年前三季度,未名醫藥銷售費用達1.91億元,同比下降10.66%,仍占同期營業收入的61%。
此外,自2016年以來,未名醫藥就再未進行過分紅,至今已有九年。二級市場方面,未名醫藥借道萬昌科技上市時股價曾一度高漲近140元/股,但并購重組通過后其股價便大幅跳水,月跌幅超69%。未名醫藥作為科興概念股,2020年農歷新年后股價亦創造了4個月翻3倍的漲幅,股價高點接近33元/股。而此后,隨著前實控人股權爭奪和業績持續下行,未名醫藥股價便持續下跌。截至4月3日,未名醫藥收盤價為9.19元/股。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和政策明確支持創新藥產業發展,醫保談判亦不斷釋放積極信號,醫藥企業的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得到重視。民生證券亦在研報中提到持續看好醫藥創新主線,醫藥板塊基本面持續向上復蘇,醫藥消費主線也值得關注等內容。而未名醫藥能否抓住政策的東風,持續改善業績和企業經營向好發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記者就產品被暫停采購、業績及內控問題致函未名醫藥,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