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其中擬對中國加征34%關稅,對歐盟、越南、中國臺灣地區、日本、印度、韓國、泰國、瑞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柬埔寨等貿易伙伴征收20%到49%不等的關稅。4月4日,我國也采取了向原產于美國的所有商品加征34%進口關稅的措施作為反制。
萬聯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師宮慧菁表示,加征關稅對美國國內通脹有繼續提升的風險,美國是消費大國,國內不少產品依賴進口,加征關稅對美國國內通脹有繼續提升的壓力。在美國3月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官員考慮到關稅的不確定性,預計2025年美國通脹和失業率或將抬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表示,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有所上升。在美國宣布加征關稅后,美股主要指數大幅收跌。截至4月4日收盤,標普500指數跌5.97%,創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全周收跌9.08%,創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同日,納指跌5.82%,較歷史最高收盤價下跌超過20%。
宮慧菁認為,我國是經濟大國,內需市場潛力大,產業制造能力強,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合作伙伴,同時在創新和科技領域持續投入,關稅加征短期可能會對我國出口造成影響,但難以改變我國經濟發展壯大和持續擴大外貿合作伙伴的發展趨勢。根據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統計,我國對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對美出口占比不斷下降。據海關統計,2024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同比增長9.6%、對東盟出口增長13.4%,增速遠高于對美國市場的增速。外貿合作國家的持續擴容為我國出口不斷提供新的增長點。
2024年9月以來,我國持續推出系列利好政策,推動國內經濟企穩回升。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首。在一系列政策提振下,我國經濟增長動能逐步回升。1-2月國內經濟運行平穩起步,社零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實現回升。
宮慧菁認為,美國加征關稅短期可能對我國出口造成影響,但我國是經濟大國,通過獨立自主發展,拓展內需市場,加強與全球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加大在創新和科技領域的發展突破,短期關稅影響不能改變我國經濟發展壯大和持續擴大外貿合作伙伴的發展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