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卷”贏了自己,也把自己重新“卷”到了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冠軍。
日前,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發文稱,小鵬P7+上市4個月以來,累計交付量穩定在了每月1萬臺以上。火熱的小鵬似乎憑借”卷工時”與“卷價格”,“卷”贏了自己,也把自己重新“卷”到了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冠軍。
當"同學文化" 淪為職場規訓的溫柔陷阱,當 "智能先鋒" 標簽在價格戰中斑駁剝落,小鵬汽車演繹著中國新勢力車企最殘酷的生存寓言。
這家由互聯網精英掌舵的科技公司,在 "高端技術理想國" 與 "銷量生死線" 的劇烈撕扯中,暴露出創始人何小鵬商業哲學的深層裂痕——用互聯網式的 "9-20" 加班文化堆砌的 "技術護城河",在消費者對價格的極致敏感面前潰不成軍,而裹挾著員工健康與尊嚴的 "工時排名" 考核體系,或許成為反噬品牌價值的利刃。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到要保障員工休息休假權益,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消息一出,大疆、海爾、美的等知名企業“強制晚9點下班”“強制18點20分”下班的新聞備受關注。
小鵬汽車的“加班文化”在公司內部相當“盛行”。因其董事長何小鵬出身互聯網行業,常常以“同學”作為同事間彼此的稱呼,在小鵬汽車內部,不少員工將加班戲謔的稱作“晚自習”。2020年前后,何小鵬曾在活動中表示,在加班后開著自己造的車回家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間接承認了其對“加班文化”認可。
在公開信息中,小鵬汽車的非生產崗位工作時間為工作日的9:00-18:30,部分崗位的工作時間為8:30-17:30,加班時間不會超過20:15。然而現實中,小鵬汽車工作時間可以稱得上是“極限運動”。
據一位小鵬汽車員工在社交平臺爆料稱:小鵬汽車普遍實行“9-20”工作制(早9點至晚8點),研發崗位加班更嚴重,周末名義上雙休但存在隱性加班文化,部分團隊需周六到崗。管理方面,“調休申請難批”“加班是常態”,內部存在“比誰走得晚”的競爭氛圍。而工作日在家的時間,往往只有7-8個小時。
網名為“小海獅”的網友表示:小鵬汽車原智駕團隊一號人物吳新宙離職前,時常凌晨和國內團隊開會。正常工作事務處理后,還要進行“批斗環節”,“同學”挨完罵,才能下班回家。不僅如此,小鵬汽車同樣執行一種名為“工時排名”的策略,通過該排名,則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下屬“同學”的每日加班情況,以此作為晉升,提升薪水的參考因素。
另據一位小鵬汽車的員工在社交平臺爆料:“小鵬汽車(加班時間)入職即巔峰,應屆生基本都這樣。小鵬在新勢力中算是很卷的,而且調休都不給你(員工)上OA(辦公系統)。”如果總是8點前下班,還面臨被約談的風險。
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在入職前承諾的薪資回報似乎也難以全額兌現。
綜合多方資料后發現,小鵬汽車宣稱的“15薪”(即:年收入為15個月的月薪總和)平均能實現14薪左右。其承諾的13薪是寫入勞動合同中,而2薪則要根據“年終公司系數”浮動調整。“基本拿不滿”,成為了這些員工的普遍共識。
在一份外媒統計加班情況中,蔚來、理想、小鵬、長城每月加班時間在70-100小時。
某車企原營銷端高級經理王東(化名)告訴《五星評車》,主機廠的很多工作成果是無法按月、按日量化統計的,但人事考核又需要量化評價。“顯得忙碌”就在工作中尤為重要,這種虛假忙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加班。
在王東看來,營銷端的日常工作,每日凈工作時長6個小時即可完成一般的工作事務。而所謂的開會,也只需要30分鐘左右即可確定議題并交由執行。“很多主機廠都這樣,領導開會前自我吹噓一番,對議題看似民主的討論1個多小時,最后再對不順眼的人批斗20分鐘。這樣一來,不就能體現出忙碌了么?”王東如是評價。
自小鵬汽車誕生以來,其對外總展現出“智能座艙、高端智駕”的品牌形象。而高端、豪華、科技,一直是何小鵬主導小鵬汽車的“執念”。
2022年,被外界視作小鵬汽車高端化“破圈”的G9問世,上市之初,該車由于配置混亂被廣泛詬病。此后,小鵬P7換代時經銷商大幅降價、P5銷量不及預期等消息甚囂塵上。最終,2022年小鵬汽車雖突破了“10萬輛”交付“大關”。但僅完成了當年25萬臺交付量的48.3%,全年虧損91.39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87.92%。
隨著2023年王鳳英的到來,小鵬汽車迎來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改革核心,就是王鳳英最擅長的供應鏈、渠道。前者讓供應鏈響應速度提升了50%,后者讓經銷商庫存周期降至28天。何小鵬向來主張的“高端技術”似乎并沒有對小鵬變革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今年3月13日,何小鵬在小鵬汽車春季發布會時表示:“3年前小鵬汽車是一個‘偏科生’,只講技術,不夠綜合。”言外之意,或被解讀為“卷不動技術了,開始主卷價格”。
事實上,小鵬汽車也是這么做的。隨著售價11.98萬元的Mona M03以及國補后16.68萬元P7+陸續搶占市場。小鵬汽車銷量逐步站穩月銷3萬大關。乍一看,小鵬汽車似乎實現破局,但從其兩款月銷“破萬”的主力產品中,似乎遵循著“高價賣不動,低價賣得好”的降價原理,
“以價換銷”似乎已經成了小鵬汽車銷量增長的“核心策略”。
據了解,小鵬P7上市之初起售價高達22.99萬元。2024年4月,曾有經銷商曝出,該車裸車價格僅需14.09萬元。當月P7銷量同比增長48.47%,至2383輛。次月(2024年5月),該車優惠幅度收緊,其銷量下降至1473輛。
而M03和已經停產的小鵬P5則成為了部分網約車司機的選擇,與小鵬最初的“技術精英”形象越發背離。不難發現,10萬級電車市場中,比亞迪是該細分市場的行業龍頭,該價格段用戶對價格極其敏感,高性價比使他們購車時往往不那么重視品牌價值。貼上智能化標簽的小鵬,不到12萬的價格,或許就是M03“突圍”的籌碼。
“其實市場一開始對‘高階智駕’的感知并不很深。”某資深4S店投資人表示,“大家不認價格高的小鵬。10萬多出頭,M03賣的好,所以他(小鵬)的競爭力也就在這個價位”。
即便降價讓小鵬汽車嘗到了甜頭,何小鵬仍在今年春季發布會時表現得自相矛盾,價格方面,要讓用戶產生不買就虧的沖動;中國車企不應該在價格上進行無謂的競爭。或許某種程度而言,何小鵬自己也沒有思考好價格與技術該如何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