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降價不再稀缺時,多數品牌就會陷入降價卻換不來銷量的泥潭。但周遭一片水深火熱,廣汽埃安卻在3月份創下了3.4萬輛的單月銷量記錄,實現環比、同比雙增長。
廣汽埃安在3月份再次刷新記錄,是埃安霸王龍、埃安RT和埃安UT三款全球戰略車型的協同發力。其中,尤其是前些時上市的埃安UT,這款起售價近6.98萬元的“精品小車”,一方面讓廣汽埃安避免陷入犧牲品質換降價、犧牲價格換銷量的無底洞,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一個顛覆性事實:
消費者需要的不是“低價”產品,而是“高價值”產品。
在央視近期對埃安智能制造產業鏈的深度報道中,“科技普惠”被多次提及。登上央視,不僅意味著埃安“三龍”得到了權威媒體的認可,更意味著整個廣汽埃安確確實實做到了讓高品質產品用親民的價格惠及普羅大眾。
以埃安UT為代表的埃安“三龍”究竟為何能夠撕開價格戰的口子,重構市場規則?廣汽埃安又為何能避免陷入降價不提質、提量的“怪圈”?
用斷層級產品力,打破降價“潛規則”
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低價車型扎堆涌現。然而價格的下降并沒有讓消費者獲得真正意義上的體驗的提升,絕大多數產品的智能化、安全性、舒適性配置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水。
消費者自然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低價低質的“潛規則”催生的產品也往往銷量不濟。而埃安“三龍”尤其是埃安UT上市1個月就能拿下2萬臺銷量,是因為三款產品拒絕“潛規則”、用低價高質甚至是越級的實力實現了反向破局:
就以新能源客群極為看重的智能化為例,埃安RT搭載了同級別首個激光雷達高階智駕,埃安霸王龍則是20萬以內行業唯一帶激光雷達的SUV。用同樣的價格能買到中高端產品才配備與提供的硬件與體驗,這不正是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真正的“降價”么?
埃安UT亦是如此,整車搭載了14.6英寸中控屏+8.8英寸液晶儀表盤,首次將L2++級智能駕駛系統下放到該價位區間,并且配備同級別唯一的倒車AEB功能。
埃安“三龍”用高出同級別產品的智能化軟硬件,重新定義了15萬級左右及以下的主流車的智能化標準。
近幾日,新能源汽車安全性尤其是電池安全再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消費者們再一次深刻地意識到,原來“安全”有時候只存在于營銷話術和發布會ppt上,并不存在與現實中。品牌說的話還可信嗎?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營銷話術和品牌言辭的可信度如今自然是斷崖式下滑,現實與權威媒體央視的雙重檢驗,才更加可信。
央視報道中,埃安“三龍”搭載的新一代彈匣電池,即使被扭成麻花電芯溫度仍然保持穩定,未觸發熱失控。數據顯示,搭載彈匣電池的埃安車型截至目前累計行駛超過480億公里,至今仍保持“0自燃”記錄。
埃安“三龍”的安全性無需修飾語,經得住現實的檢驗、有央視的認可。
眾所周知的是,消費者就是會更偏愛空間更寬敞的產品,可目前行業內存在著一個“潛規則”,即:大空間=大車。想要選擇寬敞的空間,消費者往往需要選購車身尺寸更大級別也更高的產品,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
埃安“三龍”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陳規。埃安RT和埃安霸王龍的軸距有2775mm, 埃安UT軸距則達2750mm,后排腿部空間超過900mm,這一數據甚至超越部分20萬元級SUV。
埃安“三龍”空間“越級”并非簡單依靠尺寸堆砌,而是基于廣汽全球研發體系打造的純電平臺優勢。通過電機、電池包的集成化設計,埃安“三龍”在有限成本下實現了空間利用率最大化,讓大空間不必和高價格大車綁定。正如央視報道所強調:“埃安的智造能力,讓科技普惠不再是一句口號。”
用產業鏈高效協同,破解“性價比”密碼
多數品牌之所以降價換不來銷量,還順帶損傷了利潤,是因為這種降價是不理智的、沒有產業鏈支撐的。而廣汽埃安之所以敢為高品質的埃安“三龍”尤其是埃安UT定下普惠的價格,是因為品牌對產業鏈的極致掌控。
正如廣汽埃安肖勇所說:“汽車主要就是規模經濟,它不形成一定的規模,賣多少錢其實都是虧的。”
那么,廣汽埃安是怎么形成規模的?
要形成規模化效應,得先從生產端做起,單位時間內生產成果更多,生產效率提高,價格自然也便能夠降下來。
譬如廣汽埃安因湃電池工廠的投產,標志著埃安實現從電芯研發、制造到回收的全鏈條自主掌控。央視報道披露,該工廠通過智能化產線將電池成本降低18%,同時將交付周期壓縮至3天。這種效率直接反映在終端價格上:埃安“三龍”的電池成本占比從行業平均的40%降至32%,卻未犧牲性能。更深遠的意義在于,埃安通過產業鏈整合,將技術迭代速度提升30%,真正做到“科技降本”,進而做到不犧牲產品品質的“科技降價”,而非消費者體驗難以得到提升的“為了降價而降價”。
除了縱向的規模,廣汽埃安在橫向也建立并充分利用了規模化效應。
前些時的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質量排行榜中,埃安第三次登頂。這一成績的支撐點,是廣汽斥資450億元建立的廣汽智聯新能源產業園,以及園內“零庫存”生產模式——電池、電驅工廠與整車產線直線距離不足1公里,實現分鐘級物料配送。這種高度協同不僅降低物流損耗,更讓質量問題可實時追溯。
對用戶而言,“連續三年質量第一”的數據,比任何廣告詞都更具說服力。
結語
在埃安UT上市發布會后的采訪會上,廣汽埃安肖勇給今年的埃安定下了25%的B端銷量與75%的C端銷量的結構目標。
作為廣汽集團“番禺行動”中的首款產品,埃安UT的誕生以及1個月2萬臺的銷量,正式宣告了廣汽埃安C端戰役的首戰告捷。
以埃安UT為代表的埃安“三龍”的成功,本質是一場“用戶價值”對“價格戰”的勝利。它證明:在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唯有通過產業鏈自主掌控、技術普惠化落地,才能真正建立競爭壁壘。當埃安能以低于10萬元的價格提供L2++智駕、超五星安全時,行業不得不重新思考——所謂“性價比”,不應是配置表的加減法,而是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與產業鏈能力的集中釋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