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劉杰 通訊員 蔣亞娟)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西安市浐灞第十七小學緊跟時代步伐,以“智慧校園建設年”為契機,從教學常規、教科研、作業、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智慧化管理嘗試。2025年3月初,學校引入陜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的“AI教研員”系統,為課堂教學注入新動能。
AI賦能,每位教師都有貼身教研員
傳統的課堂評價主要依賴人工聽課,存在主觀性強、效率低等局限。如今,浐灞第十七小學教師只需課前輕觸“開始”按鈕,AI教研員就能全程記錄教學過程,并在課后兩分鐘內生成包含教學目標達成度、課堂互動有效性、教學策略適配性等六個維度的專業評估報告。這種即時、精準的反饋機制,讓教學改進有的放矢。
主動求變,激發教師成長內驅力
AI教研員的應用,推動了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數學教研組長路會玲老師深有感觸:“剛開始使用AI教研員時確實有壓力,但當她把這些數據當成提升自己的工具后,教學水平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現在,學校的教研氛圍空前濃厚。僅兩周,老師們主動申請AI分析的課例已達40余節,課后研討也更加有的放矢。這種從“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正是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最寶貴財富。
高效管理,讓高質量發展落地生根
高質量發展,是學校一直追求的目標。學校始終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精細化管理,減負提質。AI教研員的引入,教師能夠與名校共享同樣的教學評價資源,不但減輕師生的負擔,而且讓課堂管理更加高效,針對性更強,這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學校將把AI教研員與校本研修深度融合,開展“AI+人工”的雙軌評課模式。同時,學校也在積極規劃和實施智慧校園建設,讓科技真正成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教育信息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相信在AI等新技術的助力下,西安市浐灞第十七小學一定能夠開創智慧教育的新局面,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