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腫瘤細胞中,腸癌細胞轉移路徑多為“康莊大道”,常見的轉移部位包括肝臟、肺部、骨骼和淋巴結等。當腸癌發(fā)生肝轉移時,患者能否躲過“生死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結直腸癌肝轉移多學科診療(MDT)團隊給出答案:結直腸癌肝轉移精準治療后,雖“道阻且長”,但依舊可獲得“勃勃生機”。
面對晚期腫瘤與復雜轉移,如何盡可能達到腫瘤根治,幫助患者延長生命,甚至回歸正常生活?51歲的某女士來到中山醫(yī)院結直腸癌肝轉移多學科診療團隊求診。該團隊由結直腸外科許劍民教授領銜,包括結直腸外科、肝膽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射科、放療科、消化科等多個科室,為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量身定制”精準治療方案。
許劍民教授介紹:“該患者原發(fā)結直腸肝曲癌,合并肝多發(fā)轉移灶約有9處,部分病灶緊鄰重要血管,初始不可切除。我們通過多學科討論,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將腫瘤縮小為可切除后,再進行手術切除,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面對病情復雜、腫瘤負荷大、耐藥挑戰(zhàn)的“三大難關”,在MDT團隊協(xié)作下,一套“攻堅”治療方案終于“破局”。
患者接受系統(tǒng)的轉化治療后,團隊評估腫瘤明顯退縮,肝病灶也處于可切除狀態(tài)。
接著,許劍民教授聯(lián)合肝膽腫瘤外科專家團隊,為患者分階段實施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及特殊肝段切除。術中,在超聲精準定位下,分布于肝左右葉的多枚轉移灶被逐一清除。之后,團隊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術后治療隨訪計劃。
術后1年,患者復查發(fā)現(xiàn)肝轉移灶復發(fā),MDT團隊再次為其提供最佳治療方案,在排除手術禁忌后為患者實施“肝右前葉切除+膽囊切除術”。
在經歷2次重大手術且完成鞏固治療后,該患者至今仍處于無疾病狀態(tài),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這是一場步步為營的多學科攻堅戰(zhàn),也是一場永不放棄、醫(yī)患共同奔赴的生命接力。”許劍民教授稱。
這一案例彰顯中山醫(yī)院結直腸多學科協(xié)作、個體化精準治療的價值,也為類似患者提供寶貴經驗。中山醫(yī)院結直腸MDT團隊經過多年探索,針對結直腸癌肝轉移提出針對不同基因狀態(tài)的轉化治療方案,顯著提高患者的轉化切除率,相關成果已列入國內外各大腸癌診療指南。
摘自:上海大眾衛(wèi)生報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fā)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fā)布平臺,如您認為發(fā)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