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簡墨
清明時節,山西省杏花村落下了一場淅淅瀝瀝的雨水,似乎要將往日飛揚的塵土盡數掃去。街巷上,原本悠閑踱步的路人也不由腳步匆匆。裹挾其中的異鄉客攔下一位匆匆放牛歸來的牧童,詢問哪里有可飲酒的商家,牧童手指前方,天真且堅定地答道:“杏花村”。
△山西呂梁杏花村汾酒文化園雕塑。(圖/視覺中國)
公元846年,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情景兼備的《清明》將酒和杏花村聯系起來,并使彌散在空氣中的酒香延續千年飄轉至今,以至今人走進杏花村,鼻翼間便會縈繞著汾酒的香氣,那是獨屬于山西人的豪俠氣韻。
在酒香里,你總能看到無數江湖游客的俠肝義膽,聽到各種奇聞軼事,而最常被名家提起的無疑是竹葉青酒。其口感清香醇厚,色澤微黃,是汾陽給予江湖的一汪柔情。
走進呂梁山東麓、山西省腹地,便到了汾陽地界。在歷史上,這座城市曾被稱為“西河”“汾州”,如今又因汾酒,被列入中國酒都之中。
要探究汾陽為何能與四川宜賓、江蘇宿遷、貴州懷仁并列,在一眾南方城市中殺出重圍,成為酒都,離不開自然造物對汾陽的偏愛。坐落在境內的呂梁山,宛如一條蜿蜒巨龍般自南向北延伸,不僅為汾陽構筑起一道天然的生態屏障,還為汾酒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巍巍呂梁山。(圖/視覺中國)
西北茂密的森林中,有著無數奇珍異獸、珍貴藥材,掩藏其間的野生柴胡、黃芩、遠志等在這片純凈自然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為竹葉青酒的釀造提供了先天條件。
而在地勢低平的東南地區,廣袤的汾河平原不僅土壤肥沃,且全年光照充足、地下水豐沛,為高粱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當地盛產的高粱“一把抓”是釀酒的絕佳原料,其色澤紅艷、顆粒飽滿,單寧含量在1.5%左右,為汾酒的清香口感提供了大量的芳香物質。
△呂梁,高粱紅滿天。(圖/視覺中國)
汾陽地方志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當地就有了高粱的身影。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杏花村一帶已成為了陜西地區的釀酒中心。彼時,汾酒就以 “汾清” 之名被載入史冊,備受皇室貴族的青睞?!侗饼R書》十一卷記錄了北齊武成帝高湛,曾向河南康舒王孝瑜盛贊汾清酒:“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其親愛如此”。
出土于杏花村遺址的甗則更有力地佐證了汾陽釀酒歷史之悠久,考古學家張忠培認為,出土于杏花村遺址的甗與河南安陽出土的甗共同構成了甗的發源地。兩者的區別在于,杏花村出土的甗和篦子是一體的,而安陽是分離式。
由此可見,汾陽人很早便開始使用蒸餾術提純酒液,當代釀酒企業蒸餾時最常使用的甑桶可上溯至4000多年前。
△汾酒釀造的蒸餾工序示意圖。(圖/小紅書截圖)
我們今天喝到的竹葉青酒以汾酒為基酒,仍采用浸提、復蒸餾等傳統工藝,但經過數次改良。參與竹葉青酒改良的還有愛國學者傅山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
前者改變了早年竹葉青酒只用竹葉泡制的做法,加入了砂仁、當歸、陳皮等12味名貴藥材,使酒的保健作用更為明顯;后者于1975年,抵達杏花村汾酒廠,為廠里釀酒師傅帶來了統籌學和優選法,通過反復試驗,將竹葉青酒的優質率從32%提高到了52%。
△竹葉青汾酒。(圖/視覺中國)
可以說,誕生于汾陽的竹葉青酒是山與平原共同孕育的佳釀,也是人力和物力共同作用的奇跡。
汾酒的釀造技藝不斷傳承和發展,日臻成熟。其以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綿甜柔和、自然協調、余味爽凈的獨特風格,征服了無數飲者,從而聲名遠揚。宋朝名士張能臣將天下美酒收錄于《酒名記》中,稱:“汾州甘露堂最有名”,這里的甘露堂指的即是杏花村汾酒老作坊。
走進汾陽杏花村鎮東堡村,可以見到作坊的古樸面貌:占地9000平方米,由南北兩組院落組成。其中,南院占地2000平方米,原為花園;北院是遺留下來的清代釀酒作坊,占地7000平方米,內有古亭、古井和地窖等,并有傅山所作的“得造花香”碑一塊。
△杏花村內的藏酒室。(圖/小紅書截圖)
穿行期間,來自千年前的酒香似乎仍在古巷彌散,當駐足欣賞那地下埋藏的150余口地缸時,300多年前杏花村村民忙于釀造的身影便似在眼前了。
以善于經營著稱的晉商,通過專門負責水路運輸的“船幫”和專事陸路運輸的“駝幫”,將這里釀造的汾酒送到全國,乃至海外。《晉商貿易史》記載,18世紀俄國貴族中間便已流行用汾酒調配“香料酒”,并將之視為上層社交飲品。
不僅如此,晉商還在蒙古、俄國等地開設釀酒作坊,并聘專業技師傳授汾酒工藝,一些地區還借助汾酒實現了稅收增長。生活在恰克圖地區的人們,就曾形容產于此地的汾酒為“中國人的伏特加”。
△清冽的汾酒。(圖/圖蟲創意)
造成這種酒類傳播大繁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鄉土基因使得晉商遠行途中,需要借助家鄉的汾酒聊慰鄉愁;汾酒十分契合外國顧客的口感。以及數百年前,汾陽便是無數晉商前往陜西、甘肅、內蒙古等地的必經之途,它始終是“秦晉旱碼頭”。
正是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以汾酒為基酒的竹葉青酒才得以越走越遠、越走越寬,而它奇妙的酒香里總是藏著無數江湖游客的俠肝義膽。
作為竹葉青酒的奠基人,傅山更是將竹葉青酒自帶的俠氣發揮到了極致。他在清軍入關后,曾聯合一眾愛國人士,商量反清復明的計劃。后來因被人出賣而入獄,面對種種拷打,傅山始終堅持民族氣節,拒不歸順,并因絕食數度昏厥。
△(圖/視覺中國)
在今天的杏花村古井亭里,至今還能看到傅山在觥籌交錯后寫下的詩句:“長夜夢不成,到處野草生。斟酒盡善村(今杏花村),寄意在申明?!?/p>
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也經常能看到竹葉青酒的身影:《水滸傳》中,西門慶說:“那酒是內臣送我的竹葉青”;金庸不吝筆墨,不僅在多部著作里提到竹葉青酒,還曾為之賦詩一首:“好酒當歌竹葉青,河汾玉翠釀晶瑩。一壺好酒走天下,何處江山不醉情”……
△(圖/電影《笑傲江湖》)
位于汾陽市中心東北方向的賈街,則更鮮活地再現了晉商向外探索的精神。隨處可見的青磚瓦屋、古巷長街、大紅燈籠無一不在展現山西的文化色彩,而坐在酒肆、茶館、食鋪里的人們,總會在不經意間談起晉商的種種傳奇,聊到販茶運鹽時,神情就會變得敬服且神秘。
在無形中,晉商勾勒了自己的酒江湖。借助文化內涵的賦予,竹葉青酒在江湖文化中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
編輯:曾寶氣;校對:嚴嚴;排版:彭圣婕
680期雜志《都在酒里》已上市
“你嘗過竹葉青汾酒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