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嶗山區金家嶺街道同盛路社區依托小區“睦鄰議事”模式,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建議,對小區進行了整修改造,打造小區“睦鄰廊”,架起黨群“連心廊”。
近日,一場水滴花瓶手工制作的居民活動在印象畔小區新修好的“睦鄰廊”舉行,居民們在這里邊做手工邊聊天,不知不覺間增進了鄰里感情。然而在前幾年,這里還是另外一番模樣。畫面中的連廊是整修前的樣子,由于缺乏有效的維護和管理,連廊破敗不堪,給過往居民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小區黨支部主動擔當,召集黨員、樓長、居民代表、物業召開“睦鄰議事會”,共商維修方案。黨支部充分發揮小區年輕人較多的優勢集思廣益,就廊亭漏雨、燈光昏暗等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討論。綜合考量各方意見后,最終形成了小區連廊整修方案,并決定將廊亭改造成鄰里議事的“睦鄰廊”。
同盛路社區印象畔小區黨支部書記 孫佳寧:“鄰居之間不像農村小區那樣熟悉,打造“睦鄰廊”為了能夠讓大家在這里相互認識,把這個地方作為議事地點,希望大家通過議事協商,讓居民走出家門,商議小區內部事務。”
改造中,施工方用鋼材質橫梁替換掉之前易腐蝕的木質橫梁,并覆蓋了鋼化玻璃,增設了照明設施,在安全的基礎上,實用性大大增加,充分滿足了居民避暑躲雨的需求。改造后的小區連廊煥然一新。
社區居民 晁一凡:“有固定的場所,大家都來參與,有這么個地方,我們就知道往哪里去,這樣我們參與度就會提升起來,我們的小區,包括周邊社區感覺幸福度也會提升一些。”
除了連廊,居民們還建議對快遞箱周邊進行改進和完善,也得到了小區黨支部的積極相應,通過“睦鄰議事”模式,居民們不僅參與到了小區治理中來,還在居民心中種下了團結和諧的種子。
同盛路社區印象畔小區黨支部書記 孫佳寧:“我們小區開展協商議事,主要是為了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讓居民能走出家門,融入到小區治理中來,讓小區環境 ,治安等方面有一個大幅度提升。”
來源:嶗山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