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閃購漸漸露出全貌。
聽筒Tech(ID:tingtongtech)原創
文|小 聽
編|饒 言
傳統消費場景中,于消費者而言,“30分鐘萬物達”、“我要即所得”,成為無數“應急”人的剛性消費需求,這也培育了即時零售生長和發展的土壤。
但一個最新的現狀是,消費者已經將即時零售從“應急”,發展成了“日常”。
隨著“最后一公里”相關生態的打通和完善,即時零售變成一個日常化的購物渠道,用戶不僅僅可以買藥、數據線等,還能買水、手機、家電,實現“一邊逛一邊買”。
“想要的東西,必須馬上就買到”,追求“即時滿足”的消費者,催生了即時零售賽道的繁榮。
近日,一組美團閃購2024年訂單量數據顯示,美團閃購不少類目實現了對電商平臺的反超,一些核心品類也正迅速接近電商。
數據還顯示,2024年,美團閃購的3C家電訂單量接近京東全站4成,其中電腦辦公類商品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全站,手機通訊類商品訂單量超過京東全站4成;此外,水飲、乳制品、零食等日用快消品訂單大幅超過多個電商平臺。
這也揭示了一個事實:經過數年的發展,即時零售正在講述新的述事,在這個階段,“效率”被擺在了首要位置。具備競爭實力的平臺,也正在通過即時履約優勢,結合商品品類的不斷擴容,成長為新一代電商平臺。
主打省時省事的年輕人,換個方式購物
在當代年輕人消費觀里,“如果需要某種東西,能第一時間拿到,且成為常態,不知該有多美妙”。而這一需求,已不再是奢望。
不久前,北京氣溫“滿30減20”,驟然而至的寒流,讓95后琳琳猝不及防。此前的升溫,她早就將冬天的裝備束之高閣。
“打好了的包,絕不可能再拿出來。”換上春裝的琳琳,“堅強”地抵擋著一次次突如其來的寒流。甚至,琳琳還堅持,“真凍得不行,或許可以再買”。
一個降溫的當天,琳琳騎著電瓶車外出某醫院就診,出門才發現氣溫驟降,且伴隨大風,凍僵了雙手的琳琳,急需一雙手套“續命”。
通過美團閃購,琳琳花了19.9元,在20分鐘內“到手”了一雙“戶外運動保暖手套”。
“9:47分下單,10:17分收貨;免配送,到手19塊9。”琳琳告訴《聽筒Tech(ID:Tingtongtech)》,這個價格和速度,還有貨品本身,著實都讓她驚艷了一把。
用琳琳的話說,“本來我之前可能對品質不太抱有期待。但收貨后發現,品質不輸快遞電商,也就是說,應急也能帶來‘真香’。”
不僅僅是應急,自去年發現美團閃購的貨品變得越來越充足,又能快速達后,琳琳便開始頻繁使用,“從買菜到日用品,再到能使用醫保的部分藥品,美團閃購成為了我的日常。”
不過,在琳琳的一些朋友來看,他們還保留這樣的傳統消費理念,“快約等于貴”,經常提醒琳琳,“別貪懶、貪快,預防被宰”。
但實際上,這種市場憂慮已經被改寫。比如,琳琳會拿著美團閃購的訂單截圖跟別的平臺比價,發現沒有“買到吃虧和上當”,也看到美團閃購確實已經變成一個日常的購物平臺。
圖:美團閃購交易訂單信息
來源:琳琳供圖
蘋果手機iPhone 16發布的時候,琳琳也通過美團閃購第一時間入手,“下單后,不到半小時就到手了,不用排隊,也不用等‘次日達’,品質方面也有平臺做保障。”
對此,琳琳這樣解釋,如今,自己確實在使用傳統快遞電商的同時,也通過即時零售平臺購買日常用品。
在琳琳看來, “即買即得”的消費體驗,能與傳統電商平臺形成“互補”,有時候甚至可以“替代”,“這也是為什么我將'應急'變成了'日常'。”
并非只是琳琳有這樣的感受。在社交平臺,越來越多的網友曬單,并發表了日常通過即時零售購物的評價。
比如,有消費者表示,“蘋果15 Pro開箱驗機全過程安全下車,沒有失望”。還有消費者表示,“網購了一次最貴的‘外賣’。買了MAC,騎手直接送上門,不用等快遞。”
為什么是美團閃購?
實際上,多年來業內關于“誰能顛覆快遞電商”的討論并不鮮見。如今來看,以美團閃購為代表的即時零售,或許最具有這種可能性。
于諸多消費者而言,為什么會選擇美團閃購?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
“快、多、好、省”,是消費者傾向于選擇即時零售的主要因素。而“快”,則被琳琳這樣的年輕人擺在了首位,“缺什么,隨時都可以買到,真的不想等。”
埃森哲《聚焦中國95后消費群體》報告亦顯示,95后比千禧一代更看重配送速度,超過50%的95后消費者,希望能當天甚至半天就收到商品,還有7%的消費者希望在兩小時內收到商品。
“快”,才使得玩家在行業競爭中具備足夠大的差異化,也因此有機會避免陷入傳統電商零售的“低價”競爭。可以說,快遞電商極限的速度“211”,也還遠不及美團閃購“半小時達”的起點。
閃電倉模式,被業內認為是美團閃購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區別于傳統的社區超市和便利店,商家負責線下的倉儲建設,而美團閃購則負責引導流量、提供商品選擇建議,以及保證快速配送?。
和社區超市、便利店相比,閃電倉的優勢在于超全品類和營業效率。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傳統社區超市一般是幾百上千個SKU,而標準版的美團閃電倉SKU可以達到約6000到10000個。
來源:AI生成
美團閃購對閃電倉的布局,推進速度較快。2021年,美團首次發布“閃電倉模型”,面向全國招募商家。
到2024年10月,在美團即時零售產業大會上,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透露,“美團閃電倉已超3萬個,覆蓋數碼家電、日百服飾、美妝個護、寵物用品、便利店業態、酒飲、醫療器械等生活方方面面。”
在2024年財報中,美團亦提及美團閃購業務快速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美團閃購已和超5600家大型連鎖零售商、41萬本地小商戶,以及超570家品牌商達成合作。如今,美團閃購日峰值單量已經超過1600萬單。
公開資料亦顯示,小家電頭部企業蘇泊爾全國超3000家門店入駐美團閃購,2024年貨節期間,銷售額和訂單量年增長均超800%。3C數碼配件品牌品勝,全國超7000家門店也選擇入駐美團閃購,提供數據線、充電器和“24小時不打烊”等服務。
傳統電商體系的打破和重構
有意思的是,當美團騎手30分鐘內將“萬物”送到年輕一代消費者手中,某種程度意味著,傳統電商的生態正在被改寫。
畢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傳統電商平臺買數碼產品,是消費者的普遍認知。于品牌商而言,消費者的選擇,便決定了商家的選擇。
傳統電商時代,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曾以“正品行貨+次日達”構建起3C家電品牌的護城河,但這些卻不再是琳琳這樣的用戶唯一的選擇。
比如,公開資料顯示,iPhone 16在美團閃購首發秒罄;華為Pura X上市時,搜索量上漲15倍;而小米智能剃須刀等產品,也是美團閃購上的大熱商品。
這也意味著,傳統零售體系被打破,品牌方正在進行渠道的重構。
一個事實是,于品牌商而言,苦傳統電商平臺“內卷”久矣。而之前,不少品牌已經將線下門店上線美團,實現線下實體零售的線上化。如今,選擇區別于線下門店和傳統電商的新渠道,實際上也是在試水一種全新的電商供給形式。
此前,也有市場消息指出,在便利店閃電倉獲得高速增長后,美團閃購今年將拓展數碼家電品牌開設閃電倉。目前,已有多個數碼家電品牌正在和美團閃購洽談閃電倉合作事宜,品牌方的態度較為積極。
報道還稱,知情人士表示,最近兩年,美團閃購數碼品類的訂單量正在快速增長,和京東數碼品類的訂單量差距大幅縮小,但美團閃購在數碼家電上的客單價目前還低于京東。
而據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美團閃購今年將嘗試建設與電商平臺相比也有競爭力的低價能力,希望實現的優惠力度大于部分電商平臺。
戰火燒到了大本營,這也解釋了傳統電商平臺近期對外賣市場的進攻。
今年2月開始,京東開始大舉進攻外賣。不少行業人士分析認為,京東突然加碼外賣,極有可能是京東嗅到了美團閃購等對手已經到了大本營附近,于是選擇外賣這一高頻業務,希望能實現對大本營的防御。
圖:消費者通過美團閃購購買手機
來源:美團官方微博
實際上,從消費者端來看,琳琳們的最新選擇,反映的則正是上述電商零售格局不斷變化的過程。
于市場而言,傳統電商零售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商品的線上化。但長時間的等待甚至需要自取的快遞,讓消費者需求被延時滿足,也極大地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尤其是,當代年輕人已經形成了新的消費觀,他們“拒絕預售,不要等待,要求品質好,又要省錢”。而這些消費者對傳統電商平臺,又沒有過多的依賴,“誰能更快滿足需求,又能保障品質,便選擇誰。”
這也意味著,傳統電商零售體系被打破和重構。
實際上,作為生活方式的延展,電商零售生態的重建是個必然,在電商和零售戰場,或許沒有輸家,但只有不斷進化的贏家。
(文中均為化名。)
(頭圖及部分內文配圖由AI生成。)
(聲明:本文僅作為信息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參考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