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很討厭一類電視劇橋段(拍的也是歷史):
話說某男女,第一次坐在公園的板凳上見面約會,想要摸手,試探了幾把,索性作罷,除了臉漲得通紅,屁都放不出一個。男的扭捏之極,毫無陽剛之氣,支支吾吾等了半天也不知道想說個啥。
每次看到這里,我就怒而換臺。心想,畢竟是特殊的歷史時間,我們的性教育過于匱乏所致。
而限制性教育的時代往往都很暗淡,比如中世紀。
剛剛看了一個自稱是“影響中國十大道德人物”呂先生呂大師的視頻,更是令我感到一股說不出的酸朽之氣。
據呂大師所言,中國從來就沒有性教育,你給孩子性教育,就是啟發孩子的性意識。
然后搬出中國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給孩子進行過性教育。
如果這么說,過去還有裹小腳呢,這個也是合理的嗎。
呂大師,膠柱鼓瑟的背后,其實還是反映了朱熹一般“存天理、滅人欲”的爹味主張。
但是啊,難道中國古代真的就沒有性教育嗎,遠一點的,“食色性也”“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近點的,四大名著中,賈寶玉有過夢遺吧,這個不是性教育嗎。《金瓶梅》如此重要的文學讀物里面,性描寫還少嗎?
壓抑性教育,只會產生那種見了面扭扭捏捏,背地里卻渾身色膽之徒,活的極不陽光,非常猥瑣,你把這個稱作一種婉約之美,一種中國古典傳統的美學。不好意思,可能我們理解的不是一種中國傳統。
回到當代,性教育是個普遍的教育理念,哪里還分為什么西方的性教育和中國的性教育呢,都是性教育。
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第二性征,自然就會對性產生好奇,如果不進行適當的科學的性教育,他們在面對性騷擾和性猥褻的時候,可能還會覺得對面的那個叔叔在跟自己做游戲呢?能分得出一些行為意味著什么嗎?
而性教育完全不是呂大師想的那么色情,性教育就是生物學的一部分,重點是性保健,以及讓孩子們掌握必要的知識,進而保護自己。
我反倒是覺得現在孩子們的性教育還不夠,應該進一步加強才是。
想想廣西百色那個自殺的女孩符月華,遭到自己高中班主任性侵,但是她在受到傷害的時候,能夠客觀清楚自己面臨一個什么處境嗎,她知道問題的嚴重嗎,如果她能夠克服一種性羞恥,將自己的受害經歷更早的跟自己的家人以及警方反映,那么她也許就不會在一種極度的懊悔、自潔以及厭惡的復雜感情中離開人世了。
提倡性教育是必要的,它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們看清楚,身邊哪些人看上去道貌岸然,實則卻是男盜女娼的壞人,它能夠讓孩子們更加科學地了解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帶著一種抽象的好奇與茫然,對于性產生某種不健康的偏執。
性教育不是借古諷今的抓手,相反,恰恰是因為有了性教育,才證明了現代教育的某種優越性。
至于把這種健康教育,也要歸為西方傳進來的壞東西的人,怕是已經跟現代觀念絕緣了,只是他們不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