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5年解放軍三軍聯手在一江山島打出了開天辟地的架勢,更打出了“沒一個俘虜能跑”的戰果。
敵軍司令死于我軍的炸彈之下,副手緊接著成了我軍俘虜。這場比搶灘還硬核的海戰,怎么就打得這么絕?
打島不靠海風靠炸彈,這仗開局就玩命
1955年1月18日早上8點,一江山島頭頂的天還沒亮透,海面就已經響成了一鍋粥。不是因為水鬧,而是因為近200架飛機掛著炸彈撲來,像趕廟會似的蜂擁壓陣。
此刻,敵我雙方之間只有9公里的海面距離,炮火的準確率連盲人都能打中靶子。這一仗怎么打起來的?
1954年美國和蔣介石簽了《共同防御條約》,表面只保臺灣和澎湖,實際打的算盤可多了。于是毛主席定了個思路:不打大島,先拿小的。一江山,就是那塊試刀石。
張愛萍就是在這個時候出場的。他對島上的地形、氣象、潮汐、海流都看了個遍。蘇聯顧問建議拂曉登陸,說能出其不意。
他一聽就搖頭。他拍板:“上午八點空軍先轟,九點炮兵打響,正午登陸艇起航,下午兩點半準時登陸。”這個節奏,就像按了秒表的跳水運動員,一點不差。
為這仗,我軍調動了陸海空三軍合計1萬人,出動飛機184架、艦艇188艘。火力方面,總共打出了4.1萬發炮彈、投擲炸彈120噸,密集度之高,讓島上連根草都不敢長直。
敵人那邊,王生明是守島司令,戰爭發生前不久剛剛從蔣介石手里領完“戰斗英雄”獎章。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守的是塊“懸空孤島”,但他也沒想到,這一次解放軍不僅是拼人數,還拼技術,拼協同,拼氣象預判。
登陸前一天,張愛萍一度被軍令卡住,說氣象可能不行,要不要延期?氣象科長徐杰拍胸脯打包票:“這是尾風,明天風一定停。”
果然,18日凌晨,海面靜得像張開的宣紙,一點風沒有。張愛萍一錘定音,命令三軍同步出動,絕不改期。
這一仗打響的信號,就是戰斗機空襲一江山主島。轟炸精度之高,第一輪就把203高地上的幾個碉堡掀了蓋。
炮兵接力開火,一小時打了7輪急襲,轟得整座島黑煙彌漫,天上飛的、海上跑的、岸上躥的,全部沉默。
從這個時候起,島上守軍進入了“全憑本能”的狀態。他們修了154座碉堡,有的建在峭壁下,有的藏在礁石間,結果連個招呼都沒打就被炸成了敞篷。
搶灘不靠游泳,全靠一口氣沖上去
等到第一批登陸艇從12公里外起航,那才是真正開始見高低。下午兩點半,138艘登陸艇一字排開,搭載3700名解放軍戰士開始向北江島各登陸點集結。
這一帶地形極其險峻,海岸線短、坡度大、巖石陡,登陸段總長度不到1000米,大部水深7-8米,還有暗流與亂礁。說白了,這地方就是天生不適合人靠近。
北江島東段,樂清礁和北山灣一線,主攻部隊是第178團第二營。他們離岸還有500米時,敵人還在裝死。剛進這個距離,突然火光炸裂,機槍組成火網橫掃而來。
一艘艇直接中彈,艙門還沒放就開始進水,里面戰士全暈得七葷八素。但他們還是靠著扶梯跳了下去,穿著濕透的軍裝,踩著礁石,一路咬牙頂上去。
第5連負責打頭陣,落地后信號彈一發接一發紅煙沖天,炮兵就像沒睡醒的老虎猛然炸醒,直線壓制火力點。解放軍開始強攻鐵絲網和暗堡,紅旗一桿桿插上去,戰士一層層推上去。
北江島西線更難。第1營登陸后遭遇的是三面火力交叉區。第6連因偏移登陸點,直接陷入了“火力洗澡盆”,暗堡居高臨下投擲大量手榴彈。
光是手榴彈打出的破片,就把前鋒壓得只能用匍匐前進。這個時候,火焰噴射器部隊頂了上來。他們穿過火網,爬上斜坡,對著暗堡口就是一噴,整個洞口火光沖天,里面瞬間啞火。
南江島方面,第180團第二營從勝利村西側登陸。敵人這邊先打登陸艇門板,然后用機槍點射跳水的士兵。
最危險的一刻,一整排士兵剛踩上岸,側后方向又飛來炮彈,差點把整條陣線推回海里。好在炮兵修正射角,飛機緊跟投彈,敵軍火力很快被壓制。
真正的惡戰,是沖頂階段。203高地、180高地、東山頭三大據點,逐一被解放軍攻克。203高地戰場上,一座暗堡被攻下后突然“復活”,有人繼續射擊,打死一名副連長。
15時05分,第178團第3營第5連把紅旗插上203高地,北江基本告捷。南江方面則因防御薄弱,在15時48分拿下180高地。
整個搶灘過程用時不到一小時,但我軍傷亡慘重,僅第一波就犧牲數百人。可戰果極其關鍵——島上核心高地盡歸掌控。
司令炸沒了,副手剛說“我投降”就被抓
203高地一旦丟失,敵方陣腳立刻崩塌。島上電話線全斷,無線電也被干擾,司令王生明成了“失聯指揮官”。他當時還躲在指揮所,試圖組織反撲。
他用最后一通電話對上級報告:“敵軍已迫近至指揮所五十米,所有預備隊已用完,我手里還留一顆手榴彈。”話未說完,只聽“轟”的一聲,線路終止——王生明被炸死。
王輔弼是副指揮,曾在淮海戰役中被我軍俘虜后逃脫,這次又在一江山島第二次落網。他原本試圖從島北突圍,結果在指揮部被繳械成了俘虜。這一幕成了我軍情報資料中的“經典畫面”。
到傍晚,殘敵陸續被肅清。仍有少量守軍藏身碉堡,混在尸體堆中伺機反擊,甚至用假死方式襲擊我軍。
步兵小隊進堡清繳時發現,有守軍用地雷自爆,連帶炸傷多名我方士兵。為徹底肅清,我軍動用火焰噴射器等家伙對所有暗堡逐一排查,徹底肅清島上火力點。
國民黨方面原先設定的“720名戰斗官兵”與“300多后勤人員”無一人逃脫。唯一未參戰者,是有個士兵在戰前出島領取補給,恰好沒趕回來,成了“幸存數據之外的人”。
1月20日,浙東前指宣布一江山島全部解放。此次戰役意義非凡:這是我軍第一次三軍協同跨海登陸,是一次名副其實的“首戰必勝”。
戰役結束僅10天,2月5日蔣介石下令從大陳島全線撤退。美軍提供運輸船,美蔣聯手撤出軍民共3萬多人,大陳島碼頭被炸毀,留下荒島一座。浙東海岸島鏈,自此收歸祖國。
參考資料:
血染一江山島.國家人文歷史.20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