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很少有哪項標準,能夠像法定最低工資標準一樣,與眾多的勞動者扯上關系。
按照法定工資標準的說法,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制定的初衷,是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
試想一下,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一家三口,妻子帶小孩不能上班,丈夫一個人月收入2520元(2025年3月調整后的標準),養活一家人。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樣的日子,在這樣的地方,過得還是相當艱難的。
為了讓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更好一些,盡可能提高家庭的收入水平,這位丈夫通常只有兩種選擇:掌握并從事一門收入更高的勞動技能,或者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
很多類型的宏觀數據表明,跟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相比,延長工作時間是適用范圍更廣、也更容易實現的方法。
引用某地的傳世名言:一天打三份工,日子越來越有盼頭。或者,我們將其修改一下,一天工作24個小時,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寫到這里,你一定會發現作者想表達的意義,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其實已經偏離了制定的初衷。
即:當前的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已經無法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
有鑒于此,官方明確表態,2025年內,所有的省份都要調整法定最低工資標準。
從社會經濟轉型的角度看,在同樣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是社會經濟正向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財富在不同人群間流動的必要條件。
如你所知,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物資極大豐富的時代,物資本身并不重要,物資流通的背后,才是真正的財富。
普通人能夠拿出手的,只有自己的勞動時間(大多人所謂的勞動技能根本不重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費,才能帶動經濟從生產向消費的轉型。
理想通常是豐滿的,現實又是如何呢?
有位喜歡胡說八道的初中畢業網友甚至說,月薪三千,在他所生活的地方,已經絕跡了(大意如此)。
基于各地的法定最低工資標準,我們得到全國2800多個區縣市的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分布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表揭示了以下信息:
一,月薪低于2000元的區縣,共有四種情況:低于1700元的69個,1700元-1799元的284個,1800元-1899元的576個,1900元-1999元的572個。
前述這些區縣,合計占到全國區縣市數量的52.7%,即全國超過一半的區縣市,如果你沒有特別的勞動技能,又不想加班的話,你一個月的稅前收入不到2000元。
有意思的是,前述這位網友所說的月薪三千的縣城,其實法定最低工資標準為1700元,想實現這個小目標,一個月得加多少班?
在此大背景之下,但凡有點生活閱歷的人,都應該知道:如果在全國范圍內全員實施五天八小時工作制,需要多少個部門的協同工作,其推進難度可想而知。
二,月薪在2000元到2300元的,分別是:2000元-2099元436個,2100元-2199元319個,2200元-2299元411個,合計占比40.9%。
也就是說,你如果沒有特別的技能,又不想加班,你所在的地區,一個月稅前收入能達到2300元,就已經超過全國93.6%的區縣市了。
三,其余6.5%的區縣市,一個月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可達到2300元以上。除了北京和上海,其余城市的2300元,其實還要扣除五險一金,實際到手的收入,可能只有2000出頭。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五天八小時工作制推進的因素中,法定最低工資標準的影響力會非常大。
盡快提高全員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并盡可能在一市、一省甚至全國范圍內統一勞動報酬的基本標準,或許更有利社會經濟的轉型,從制度上幫助低收入人群提高收入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