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本文字數:2931,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導讀:部分上市公司即便已退市數月,也難逃監管處罰。
作者 |第一財經 周楠
A股被立案公司名單再拉長,本月以來,3家上市公司或相關責任人突遭立案調查。
月初至今,皇氏集團(002329.SZ)、科凈源(301372.SZ)、*ST金科(000656.SZ)先后披露,公司或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被立案調查,均事發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其中,科凈源在被立案之前,已先后“吃下”交易所、地方證監局的罰單。
發布立案消息之際,3家公司還披露了自查情況。公告顯示,皇氏集團、科凈源被立案均與(原)子公司相關;*ST金科的控股股東及實控人雙雙被立案,則禍起股權質押。
立案消息發布后,4月7日,市場全天低開低走,三大指數集體下挫,上述3股當日均收盤跌停。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監管繼續落實“嚴”字當頭,在此背景下,一季度多家上市公司遭立案。據第一財經梳理,今年前3個月,被立案公司涉及ST英飛拓(002528.SZ)、*ST中程(300208.SZ)、清水源(300437.SZ)等十余家,多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有的上市公司即便已退市數月,也難逃監管處罰。去年因面值退市的ST富通,近期就突遭立案。
*ST金科控股股東及實控人被立案調查
房企*ST金科推進重整之際,公司控股股東以及實控人卻雙雙被立案調查。
*ST金科4月4日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黃紅云、控股股東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科控股”)近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原因是涉嫌未披露股票出現被強制過戶風險、未及時披露權益變動信息。
公告顯示,經當事人自查,立案調查事項涉及兩方面:一是,2022年金科控股及黃紅云辦理券商質押式回購業務,因無力回購亦不能提供資金進行補倉,使得相關券商對質押股票進行強制平倉,導致所持有的金科股份股票被動減持,未能預先披露減持計劃;二是,同年,上述兩方與原一致行動人解除一致行動關系,及減持公司股份造成權益變動情況后,未及時履行披露義務。
目前正值*ST金科推進重整的時間節點,近一年之前,2024年4月下旬,*ST金科重整申請獲重慶五中院裁定受理。公司股票自當年4月24日起“披星戴帽”,股票簡稱由金科股份變更為*ST金科。
*ST金科是2024年以來A股唯一一家獲法院受理重整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因此,其重整進程備受關注。
今年1月,公司重整計劃草案出爐,其中提到,將在重整期間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票,用于引進重整投資人、清償債務。
另據披露,公司引入上海品器聯合體、四川發展證券基金、中國長城資產三家產業投資人,并與20余家財務投資人完成滿額簽約,將合計支付投資款26.28億元。
如今,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突遭立案,是否會讓公司的重整之路出現波折?
*ST金科在公告中表示,此次立案調查事項,上市公司不是涉事主體,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繼續穩步推進重整工作,不會對已經表決通過的重整計劃草案產生不利影響等。
立案消息披露后的首個交易日,4月7日,*ST金科跌停,報收1.28元/股,跌幅5.19%。
科凈源先后被交易所、證監局處罰
近期被立案的皇氏集團、科凈源,也都披露了自查結果。整體來看,兩公司此次遭立案均與其子公司相關。
科凈源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科凈源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下稱“科凈源工程”)存在對外擔保未及時履行審批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的情形,公司在發現上述事項后成立了專項核查小組,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截至去年3月底,上述對外擔保已經全部解除完畢。
科凈源還披露了整改措施,包括解除全部子公司銀行定期存單質押、對相關人員進行內部問責、補充履行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等。
此番被證監會立案之前,科凈源已先后被深交所、北京證監局處罰。
去年9月底,深交所對科凈源及公司董事長葛敬等3人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據披露,2023年12月初,科凈源工程用6000萬元銀行定期存單,為第三方煙臺合康物資有限公司的債務提供質押擔保。次年1月中旬解除擔保,但同日就又以前述銀行定期存單為其他第三方公司的債務提供質押擔保。
緊接著,2024年1月,科凈源工程以3000萬元銀行定期存單為第三方煙臺宗西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債務提供質押擔保。同年3月底,科凈源工程解除了前述共計9000萬元的擔保。
深交所認為,科凈源工程的定期存單質押擔保事項,未履行審議程序和披露義務,構成違規對外提供擔保。為此,該所對科凈源及公司董事長葛敬、總經理李崇新、財務總監趙雷,均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去年12月底,北京證監局也對科凈源和葛敬等4人作出處罰,出具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除上述子公司違規對外擔保,北京證監局還提到,科凈源2023年年報存在問題,包括:在當年年報里,部分項目收入確認采用時點法或時段法適用不當、收入確認依據不充分;同時,公司2023年凈利潤同比下降超過50%,但未按規定披露業績預告。
皇氏集團被立案,則事發公司原子公司的對外合作。
自查情況顯示,2019年11月,皇氏集團原子公司皇氏數智有限公司與泰安市東岳財富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簽訂合伙協議及補充協議,但公司僅披露了合伙協議,而未披露補充協議。
直至4年后,2023年11月,公司收到上述兩方的合同糾紛案件訴訟材料,才對補充協議主要內容進行披露。
股價表現上,4月7日,皇氏集團報收2.8元/股,跌幅9.97%;科凈源報收16.12元/股,跌20%。
退市公司也難逃監管處罰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監管繼續落實“嚴”字當頭,“零容忍”的態度愈加鮮明。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批量被查。Wind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有14家A股公司被立案,多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剛剛過去的3月,就有多家上市公司或相關責任人遭立案。據披露,當月中旬,卡倍億(300863.SZ)稱,控股股東寧波新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新協實業”)被證監會立案,原因是新協實業涉嫌短線交易“卡倍轉02”;月底,新元科技(300472.SZ)、創意信息(300366.SZ)、美晨科技(300237.SZ)陸續披露了被立案消息。
而一些公司即便已退市,也難逃監管處罰。退市已半年有余的ST富通,近期突遭立案。
3月28日,天津富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天通5”)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
去年8月,因觸及面值退市指標,ST富通被深交所終止上市。
此外,據記者梳理,年內還有多名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人被立案調查,涉及ST天圣(002872.SZ)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群,振華股份(603067.SH)總經理柯愈勝,華揚聯眾實際控股人蘇同,新開源董事趙威等。
振華股份、新開源的相關責任人被立案,皆因家屬短線交易公司股票。
振華股份披露,因涉嫌短線交易公司股票,柯愈勝被證監會立案。公司此前發布的公告顯示,2023年8月21日至2024年3月19日期間,柯愈勝之子柯彥廷在前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買賣公司股票,共計買入54.22萬股,共計賣出52.9萬股,最終虧損2380.44元。
存在類似情況的還有新開源,據披露,因親屬誤操作新開源股票涉嫌短線交易,證監會決定對趙威立案。
微信編輯| 雨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