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4月6日(小新)春季正是野生蘆筍(asperges des bois)采摘與食用的季節。然而,法國衛生部門于本周四(4月3日)發出警告:這類看似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可能在飯后3到4小時內引發一些人出現中毒反應,且癥狀有時相當嚴重。
這種植物呈淺綠色,又被稱為“山蘆筍”或“野蘆筍”,在法國本土及科西嘉島的草地與林間自4月至6月期間廣泛生長,也可在家庭菜園中種植。其穗狀花苞常被作為涼拌或佐餐的食材。
【超過50起中毒案例】
根據法國國家食品環境與勞動衛生安全局(ANSES)的報告,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全國中毒控制中心共記錄了48起因食用野生蘆筍引發的中毒案例,其中1起為嚴重中毒。
出現中毒者大多在進食3到4小時后出現劇烈咽喉疼痛、口腔或喉部腫脹、吞咽困難等癥狀。
實驗室分析發現,這些植物中富含一種稱為草酸鈣針晶(raphides d’oxalate de calcium)的微小晶體。這類晶體具有強烈刺激性,廣泛存在于多種植物中,可損傷口腔黏膜和皮膚。
【煮熟也不代表安全】
ANSES指出,即使經過烹飪處理,這些蘆筍依然有毒。研究表明,這些針狀結晶可能破壞皮膚或粘膜屏障,使炎癥或毒性物質更容易滲入組織,從而引發腫脹反應。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同一餐中,有些人出現了不適癥狀,而另一些人卻沒有,說明個體之間對毒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異。
【如何防范?】
ANSES建議,如出現呼吸困難等生命危險征兆,應立即撥打中毒急救電話(15)、歐洲統一急救電話(112)或聾啞人士應急服務電話(114)。
此外,該機構也呼吁公眾:在采集或食用野生植物前,拍攝其原貌照片,一旦發生不適,有助于醫生識別中毒源頭。
文|小新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