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府城集散中心項目位于靈江南岸,正對臺州府城興善門和紫陽古街,北望靈江和巾山文峰塔,通過中津浮橋連接,形成南北串聯。項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64508平方米,以打造大臺州區域綜合游客服務中心為定位,將臨海文化進行融合,引入人文演藝、臨海風物展示、精品商業、特色度假酒店等。
目前臺州府城集散中心項目三個設計方案已出爐,現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及建議。
方案一:山水共韻 古今同生
山水共韻 古今同生
(整體鳥瞰圖)
從臨海古城的街巷和江南長城獲得靈感,以占地最大但化整為零、新江南風格的酒店和商街復刻古城肌理,作為“背景建筑”。以曲線上升的游客中心作為地景建筑,隱喻新江南長城/趣城,與古江南長城/府城隔江輝映。
城市舞臺 古今對話
(遠眺巾山透視圖)
作為南岸公園延展上升的地景建筑,游客中心屋頂形成天然看臺,可全天候將浮橋/古城/巾山/雙塔盡收眼底,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觀景建筑。
歲月長卷 江月無垠
(酒店入口透視圖)
而從巾山/雙塔/興善門/浮橋遠眺,蜿蜒起伏的長城又成為景觀建筑,仿佛漂浮于南岸的一片祥云。
府城隱逸 棲居之境
(酒店內庭透視圖)
隔江互動,傳府城/新地之基因
曲直張馳,承簡宋/長城之風骨
這里,不僅僅是旅游目的地,更是臨海向世界遞出的文化請柬!
方案二:融古今之智,創文旅新篇
(整體鳥瞰圖)
將宋代精髓融入建筑,從雕刻與脊飾、墻檐與斗拱、門罩與欞格等細節,處處體現宋代建筑的精致與細膩。巧妙融入現代元素,如玻璃幕墻、金屬構件等,使建筑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感。現代結合古典的裝飾風格,強化源自傳統的精致細節,還原風雅閑逸的宋朝生活場景,打造歸隱于現代喧鬧的文旅綜合體。
(中心浮橋人視圖)
展望未來,除餐飲、娛樂、購物、生活之外,還可以舉辦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如宋代文化展覽、民俗表演等,讓游客和居民深入了解宋代文化,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沿江透視圖)
場地中央設置約6800㎡的中央禮儀廣場,該復合型開放空間集成四大核心功能:城市形象展示界面、地域文化傳播載體、節慶活動承載空間、大型演藝交互場所。在廣場中央設置文化地標性建筑——望江樓,形成多維度的城市會客廳。
(內街透視圖)
游客服務中心配置西側、南側雙方向地面停車場系統,場地共設置五處地下室坡道,確保旅游高峰期85%車輛可實現5分鐘內快速離場。
方案三:山海之約 巷陌疊行
(總體鳥瞰)
別有天地山海間,巍峙盤紆阡陌疊,本案坐擁靈江山水勝境,與千年府城隔江相望。它將以謙和之姿,邀您共赴這一場山海之約。總體布局以“山形入骨,海勢融城”為理念,通過折轉的屋頂呼應山海走勢和江南長城的盤亙之美,以虛實相生的阡陌鐫刻映照古城肌理,形成集游客服務、文化體驗與詩意棲居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
(中津浮橋人視圖)
以中津浮橋為軸,山海和鳴、城脈新生,自西向東依次布置游客服務中心、商業街區、酒店及配套用房,構筑起山、海、城三維共生的當代人文地標。
(游客中心透視)
西區游客服務中心將“一坊九巷”的傳統格局重構為立體的街巷空間,將青山的褶皺與靈江的流淌凝固為一座盤旋生長的立體雕塑。
(酒店沿街透視)
東區酒店以折轉的空間形態取得最大的臨江視野,層層退臺的山水庭院疊合府城意象,展開為一幅“半城江水半城山”的宋韻水墨長卷。
哪個是你最喜歡的方案?
來源:臨海發布
小編:路路通 審核:楊懿 監制:晨曦
聚焦民生服務
關注新聞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