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在西安事變善后過程中,東北軍第67軍軍長王以哲被少壯派殺害,震驚中外。毛澤東和黨中央發電哀悼,稱王以哲為“國家民族之干城”、“愛國人民之領袖”,評價之高,實屬罕見。
其實,在兩年前,王以哲還是“追剿”長征紅軍的國民黨主力。毛澤東率部抵達陜北時“割尾巴”、直羅鎮“奠基禮”,打的就是王以哲的部隊。值得一說的的,就是這位大軍長,居然成為了紅軍盟友,甚至成了中共“自己人”。
這是怎一回事兒呢?
先說說1936年春毛澤東、彭德懷率紅軍東征吧。
1936年2月20日,毛澤東、彭德懷一聲令下,一萬多名紅軍將士渡過黃河,殺向山西,聲勢浩大的東征之戰由此拉開大幕。隨后,紅軍在三晉大地攻城掠地,一路凱歌行進,上演了一場北上抗日的壯曲。
紅軍東征,打的抗日救國軍旗號,實則一則籌糧籌彈,解決生存困難,二則宣傳抗日。毛澤東的目的不是永久占領山西,因此,紅軍占領各個縣之后,就面臨一個問題:紅軍一旦回師陜北,這些地方又得送還給閻錫山或者蔣介石的中央軍。怎么辦?3月22日,毛澤東、彭德懷就鞏固汾河、臨汾、曲沃等地給前來“追剿”的東北軍67軍軍長王以哲發去了一份電報說:
“A555,急,汾河下游臨汾、曲沃、運城、新絳一帶地方富庶,人煙稠密。敝方所派抗日先鋒軍為軍事策略關系未遑兼顧,目前因屬空虛,將來難免不為蔣系部隊占去。一則敝軍先頭與貴軍相距過遠,對于將來共同抗日聯系并進頗形不利。二則饒富之區為蔣所據,又介在貴我兩軍之間殊非善策。因此弟甚望67軍及105師或其他任何一部東北軍進據此區域,不獨自裨抗日大計,對于貴方給養與人員補充亦有利益,吾兄如以為然,乞即電商A111先生,以渡河追擊紅軍為名,實則進占此地,如兄其他窒礙難行之處,甚宜乘機出此一著,于貴我雙方均無損有益,幸考慮賜復為盼。A222、A333?!?/p>
電報中的A555就是王以哲,A111是張學良,A222為彭德懷、A333為毛澤東。毛澤東和彭德懷的意思是,紅軍在山西占領的地盤很多,有一些富饒的地方,請你和張學良“以渡河追擊紅軍為名,實則進占此地”,即建議王以哲67軍和東北軍105師以追擊紅軍為名,西渡黃河,并占領這些經濟富庶、人煙稠密的晉南地區,不要被蔣軍拿去。這,不僅有利于抗日大計,對東北軍解決給養與兵員補充都十分有利。
毛澤東的這一招是相當厲害的,東北軍若是占據晉南富饒之地,就等于在山西南部建立了一片根據地。這時張學良在南京開會,王以哲便依計而行,派兵渡河“追擊”紅軍。紅軍立即“潰逃”,于是,第67軍占據了晉南大塊富裕之地。
毛澤東為什么會想到王以哲呢?因為,此時紅軍與東北軍已經開始暗中聯系,李克農與王以哲秘密會談,雙方已經達成了停戰、抗日的合作協定。王以哲表面上是東北軍軍長,實際上已是中共的盟友了。
據在東北軍的中共秘密黨員高崇民回憶,后來,王以哲還秘密加入了中共,是一名中共地下黨員。可惜的是,在西安事變后,他被東北軍少壯派刺殺。對此,毛主席十分惋惜,對王以哲的死說:“蘇區軍民同聲悼惜。”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政治軍事暢銷書熱賣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