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書記,還會有人記得他么?還會有多少人記得?現在,還會有像焦書記這樣的干部的么?像焦書記這樣的干部現在還有么?還會有多少?我們現在還需要像焦書記這樣的干部么?
我們有沒有把他忘記了呢?畢竟,他的時代已經過去,成了歷史,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改天換地的新時代。
沒有,我們沒有忘記他。早些年,還特意拍過一部電影,電影的片名直接就是以他的姓名來命名,是李雪健老師主演的,是難得的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電影,據說是主創人員尊重歷史,尊重真實,所以,不需要強行煽情,僅僅是再簡單不過的真實,讓許多的觀眾為之感動。
主演李雪健老師,還因此獲得了金雞獎還是百花獎,好像是雙獎吧,記得李雪健老師在獲獎感言里也提到了焦書記,說受苦受累都讓焦書記承受了,鮮花和掌聲都讓一個傻小子收獲了。
在一眾的言情、武打、鬼怪、恐怖電影潮流里拍這樣一部主旋律的電影,當然不是為了票房。我們需要的是這樣的教育,我們需要和盼望的是焦書記這樣的好干部,我們需要的是他的精神和情懷。
當年的焦書記,帶領鄉親們改變家鄉落后面貌,讓家鄉留得住當地人和外地人,讓人可以在這塊土地上安居樂業。如果沒有帶頭人,那么貧瘠落后的家鄉也就會越來越落后,又怎么可能留得住人?
如今距離焦書記去世已經有幾十年了,曾經貧瘠的那一方土地,已經脫胎換骨,我還記得看過的紀錄片里說,當年焦書記帶頭種植的泡桐樹,已經成為那里的一張名片,當地的百姓為了紀念他,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泡桐樹。
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但還是有很多落后貧瘠的地方,貧瘠到不可思議。也不再有當年焦書記那樣的干部,會帶領當地百姓奮力改變家鄉面貌,而是做起了勞務中介,組織當地勞動力外出打工,把壯勞力源源不斷地輸出,只留下婦孺留守家園,他們叫做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而沒有了壯勞力的家鄉,沒有人去努力建設的家鄉,會怎樣?
為什么現在就出不了像當年焦書記那樣的干部呢?為什么就不愿意帶領大家改變家鄉呢?還會有像焦書記那樣為了建設家鄉,為了百姓而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干部嗎?
在我們這個新時代,這樣的干部還需要嗎?當然需要,但是,像焦書記這樣的干部在哪里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