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質疑他“架子大”,原因的背后卻讓人肅然起敬!
從馮國璋到馮鞏,這個家族的故事,遠比想象的更加精彩……
不開窗的背后
清明時節,大家都回家掃墓了,相聲演員馮鞏也不例外。
河北河間市詩經村人頭攢動,很多人早早在路邊守候,只為看一眼著名相聲演員馮鞏。
然而,馮鞏所乘車輛雖低調,車窗卻全程緊閉,未與圍觀群眾致意。
有人覺得:“馮鞏是公眾人物,應該注意形象,哪怕搖下車窗揮揮手也可以。”
“最起碼的禮節都沒有,與鏡頭前的親切形象不太一樣”
也有人表示:“祭祖是莊重的事,不是做秀場合,保持肅穆是對祖先最起碼的尊重。”
事實上,馮鞏一向以低調著稱。
盡管身兼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等諸多要職。
享受副部級待遇,但他從未在私人場合擺架子。
這次回家祭祖,他可能更希望以家族后人的身份安靜完成儀式,而不是以明星身份吸引目光。
這樣的低調,讓人不禁對馮鞏肅然起敬,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的穿著樸素。
在網友分享的照片里,他身著深灰色夾克,頭戴一頂平價帽子。
價值不過百元,他的隨和與親切,讓人倍感溫暖。
馮鞏如今已經67歲,但他依舊保持著平易近人的態度。
面對網友提出的合影要求,他總是竭力滿足,毫無明星架子。
這次回來祭祖,她的哥哥和姐姐也一起來了。
從網友曬出的照片當中,有人說:“仨人簡直共用一張臉。”
姐姐較馮鞏年長十歲,然而其狀態卻依舊如初。
這已經不是馮鞏第一次如此低調回家祭祖了。
馮鞏即興改詩逗笑家人
早在2021年清明時節,馮鞏就發布過一段回家祭祖的。
在前往墓地的路上,馮鞏望著窗外的故鄉景色,有感而發。
吟誦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詩經村”。
一旁的家人糾正:不是“杏花村”嗎?
馮鞏幽默回應:這里是“詩經村”,我的老家!
隨行人員被他的即興改編逗得哈哈大笑。
就是這一細節,恰恰體現了馮鞏對家鄉的深情。
無論走得多遠,他始終記得自己的根在河間詩經村。
每年清明節,他都會攜家人歸鄉掃墓,年年如此,從未間斷。
四年過去了,他們一家人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尤其是馮鞏,不愧是馮國璋的后代。
從馮國璋到馮鞏
馮鞏的太爺爺馮國璋,是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雖然他醫生充滿爭議,他無疑是一位杰出的領袖。
作為直系軍閥首領、“北洋三杰”之一,他曾任民國副總統,在政壇舉足輕重。
然而,馮國璋晚年淡出權力中心,回歸故里,臨終前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鄉。
作為馮國璋的曾孫,到馮鞏這一代,家族從政壇轉向文藝界。
馮鞏與曾祖父,不僅外貌相似,更傳承了“當仁不讓”的氣概。
他憑借扎實的相聲基本功底和獨特的表演風格,成為家喻戶曉的喜劇明星。
盡管領域不同,但他與太爺爺一樣,始終保持著對家族的敬畏之心。
馮鞏祭祖引發的爭議,也折射出公眾人物面臨的困難,私人場合到底該不該被圍觀?
公眾人物的兩難
在有公眾人物出席的活動里,一方面,觀眾期望目睹明星親民的姿態。
另一方面,在私人場合受到過度關注,極有可能干擾明星的正常生活。
對此,馮鞏的處理方式還是比較體面的。
沒有搖下車窗和事后與網友的親切合影,既保持了對儀式的莊重,也以其他形式回饋了粉絲。
從馮鞏平時的演出活動中他總是熱情互動,但在家務上則是盡量低調。
這種分寸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體現了他對職業與家庭的尊重。
從馮國璋的叱咤風云,到馮鞏的藝壇輝煌,這個家族的故事充滿傳奇。
但更打動人的,是馮鞏對根的銘記、對情義的堅守。
回鄉祭祖時不開車窗,這絕非“耍大牌”之舉,而是源于對傳統的敬畏之心。
這樣的馮鞏,或許比舞臺上那個逗笑全國的相聲大師更值得敬佩。
對此,您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參考信息源
[1] 個人賬號 馮鞏2021-04-05 《清明,鞏哥和誰在一起?》
[2] 個人賬號 友佳2025-04-04 《馮鞏清明低調回鄉祭祖,衣錦還鄉不張揚67歲馮鞏清明黔西現身河北河間詩經村祭祖,身穿黑衣玳帽,神情肅穆,全程低調。》
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