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湖南長沙郊外一聲巨響,左宗棠的墓被炸得稀巴爛,遺骨扔在荒郊野外沒人管。這事傳出去后,震驚了不少人,尤其是開國上將王震,聽到這消息直接拍桌子罵:“豈有此理!”
這不是小事,左宗棠可是晚清收復新疆的大英雄,王震又是解放新疆的功臣,兩人的歷史淵源和愛國情懷在這件事上撞了個滿懷。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生在湖南湘陰,家里不富裕,但書香門第,爹媽從小就讓他讀書。這家伙腦子好使,喜歡鉆研經史、地理、兵法,可惜科舉運氣差,考了好幾次才中了個舉人,沒能再往上爬。不過他沒泄氣,反而自學了不少真本事。
1852年太平天國起事,全國亂成一團,40歲的左宗棠扔下筆,跑去給湖南巡撫張亮基當幕僚,靠著軍事頭腦和戰(zhàn)略眼光,很快就混出名堂。后來幫著曾國藩平太平天國,立下大功。1860年,他當上浙江巡撫,開始獨挑大梁。
到了1866年,朝廷派他做陜甘總督,去收拾西北的亂子。那時候新疆被阿古柏割據,沙俄也盯著這塊地盤想動手。朝里有人說新疆不值錢,干脆放棄得了,左宗棠不干,拍桌子說這地不能丟。
1875年,他帶著湘軍西征,硬是在戈壁灘上打了好幾年,1878年把新疆全收回來了。這事不光保住了國土,還讓沙俄老實了不少。之后他在新疆搞屯田、修水利、辦學校,把那地方收拾得像模像樣。
1881年調到福建干兩江總督,1885年在福州病死,74歲,死前還惦記著國家。他的墓后來安在長沙郊外的白竹村。
左宗棠這人,牛就牛在關鍵時候頂得住。他不是光會打仗,還懂怎么治地方,收復新疆那功勞,后人提起來都得豎大拇指。所以他墓被炸這事,才會讓人覺得那么離譜。
王震跟左宗棠啥關系?
王震,1908年4月21日生在湖南瀏陽,家里窮得叮當響,小時候沒少吃苦。1927年他加入共產黨,跟著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后來長征、抗日、解放戰(zhàn)爭,哪場硬仗都少不了他。
1949年全國解放,他主動請命帶第一野戰(zhàn)軍去新疆,把那兒收拾得服服帖帖,還搞民族團結、經濟建設,功勞不小。1955年他被封為上將,開國將領里數得上的狠角色。
王震跟左宗棠沒見過面,畢竟差著好幾十年,但精神上有點像“隔空傳承”。左宗棠收復新疆,王震解放新疆,兩人都跟這片土地有緣。
王震特別佩服左宗棠,覺得他那股子為國拼命的勁頭是榜樣。他自己進新疆時,走的路跟左宗棠當年差不多,心里那份敬意早就種下了。所以聽說左宗棠墓被炸,他能不炸毛嗎?
1977年墓被炸,到底咋回事?
1977年,左宗棠墓被炸不是啥突發(fā)事件,背后有前因。這墓在湖南長沙跳馬鎮(zhèn)白竹村,埋的是左宗棠和他老婆。
早幾年,1975年,當地政府為了修條公路,直接把墓地一劈兩半,中間挖出一條土路。墓碑推了,土堆鏟平,村民看著都窩火,但沒人管得住。
到了1977年,地方又要修橋,沒錢買材料,干脆就地取材,盯上了墓地。這回更狠,直接用炸藥,把墓炸得四分五裂,棺材拖出來,骨頭扔得到處都是,野狗都跑來轉悠。
為啥這么干?那年頭文物保護意識稀薄,地方官員眼里只有眼前利益,修路修橋是政績,炸個墓算啥?再說,當時社會風氣也亂,歷史名人墓被毀的不止這一處。
左宗棠墓這事,只是冰山一角。不過炸完之后,消息傳出去,輿論炸了鍋,畢竟左宗棠不是小人物,社會上不少人開始罵。
王震那時候正在長沙出差,聽到這事,氣得不行。他是軍人出身,脾氣直,左宗棠又是他敬重的前輩,墓被炸成那樣,他覺得這不光是糟蹋歷史,也是丟國家的臉。
他當場下令,讓相關部門停工,還得趕緊修。地方上接到命令,不敢怠慢,施工隊立馬撤了。沒多久,一支修復隊去了白竹村,把散了的骨頭收好,墓地重新修整。
村民也搭了把手,忙了好幾個月,總算把墓恢復得差不多,周圍還種了點松樹,立了新碑。
王震這舉動,不是瞎摻和。他在新疆干過,知道左宗棠的功績有多大,也明白這些歷史東西不能隨便毀。他這一發(fā)火,算是給地方上提了個醒,也讓左宗棠墓逃過一劫。
后來咋樣了?墓保住了嗎?
修好之后,左宗棠墓慢慢有了點保護的意思。1983年,湖南省把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立了牌子,圍了柵欄,定期有人去看看,清理清理。
從那以后,清明節(jié)總有人來掃墓,帶點花啥的,挺熱鬧。學者游客也來得多,大家伙兒都想看看這位英雄的安息地。公路還在旁邊跑車,但沒人再敢動墓的主意了。
王震呢,1993年3月12日在廣州去世,85歲。他臨死前說,把骨灰撒在天山,跟新疆待一塊兒去。他的愿望實現了,骨灰真撒那兒了,跟左宗棠一樣,都是心系疆土的人。
左宗棠墓被炸這事,不是單純的文物被毀那么簡單。它反映了那時候文物保護的短板,也讓人看到歷史咋就被這么隨便對待。
左宗棠收復新疆,那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功勞,結果墓差點沒了,連骨頭都扔野地里,這說出去誰不寒心?王震站出來收拾這爛攤子,說明有些人心里還有底線,知道啥能碰啥不能碰。
再說,這事也提醒咱們,歷史不是死的,那些名人墓、老物件,都是活生生的證據,告訴后人以前發(fā)生過啥。
左宗棠和王震,一個保國土,一個護遺跡,倆人隔著百年,卻都為國家操碎了心。現在左宗棠墓還在那兒站著,游客去得多,村民也常提起,說明這段歷史沒被忘了。
文物保護這話題,1977年那會兒沒人當回事,現在不一樣了。左宗棠墓能保下來,多虧王震那一嗓子,要沒他,可能就真毀了。
文物這東西,值不值得保,不是看它能換多少錢,而是看它背后那段歷史值不值。左宗棠墓要是沒了,后人咋知道他干了啥?歷史這玩意兒,一旦丟了,就找不回來。
現在國家對文物重視多了,法律也嚴了,像當年炸墓那種事基本不可能再發(fā)生。不過地方上有時候還是會為了發(fā)展,偷偷摸摸搞破壞,這毛病還沒完全改掉。
所以還得靠大家伙兒盯著點,多宣傳宣傳,讓人知道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左宗棠墓能從1977年的破爛堆里爬出來,說明只要有人管,就有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